俄羅斯海軍最後王牌 納希莫夫元帥號核子巡洋艦反應爐終於重啓
基洛夫級4號艦彼得大帝號,它是唯一持續服役的基洛夫級。它的前甲板埋着188具垂直髮射系統,可攜帶大量的防空飛彈、反艦飛彈、巡弋飛彈。(圖/俄羅斯海軍)
根據俄羅斯官媒塔斯社的報導,俄羅斯海軍「納希莫夫元帥號」核力戰鬥巡洋艦的2座反應爐終於恢復運轉,這代表這艘排水量2.8萬噸的最強軍艦終有了動力,也纔有機會重回大海。
雖然基洛夫級是核子動力,但是它卻有煙囪,那是它保留的蒸汽渦輪機,擔任萬一核動力失效的輔助動力裝置。(圖/Wiki )
俄羅斯國防工業複合體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向塔斯社表示:「上週日,納希莫夫元帥號的第2座核反應爐正式運轉。」同一報導提到,該艦的第1座反應爐已在2024 年 12 月底恢復運轉。
塔斯社報導稱:「這艘巡洋艦的兩座反應爐啓動表明,該艦的核動力裝置已準備好以所有模式運作。」
納希莫夫元帥號是「11442 計劃」(Project 11442)的一部分,北約將其命名爲「基洛夫級戰鬥巡洋艦」(Kirov class battlecruiser) ,這也是在二戰結束,傳統的巨砲戰艦已成歷史以後,再次有軍艦被冠以「戰鬥巡洋艦」的特例。基洛夫級於1980年陸續服役,總共完成4艘,而納希莫夫元帥號是1988年服役的3號艦,在蘇聯時期稱爲「加裡寧號」,在蘇聯解體後才改爲現名。同樣的,首艦基洛夫號也改名「烏薩柯夫元帥號」,但稱呼上已經習慣了,所以多數資料仍稱爲基洛夫級,而不是烏薩柯夫元帥級。
基洛夫級有着龐大的噸位與武裝,加上核子動力系統,在問世後是美國最爲驚懼的海上對手。有一說認爲,當時的美國爲了對抗基洛夫級,決定將封存30年的愛荷華級戰鬥艦進行現代化工程,重新投入現役。
不過,基洛夫級高昂的維持成本,使俄羅斯難以負擔,到2000年後,1號艦烏薩柯夫元帥號與2號艦拉扎耶夫元帥號除役並解體,只保留3號艦納希莫夫元帥號與4號艦彼得大帝號。
2012年起,納希莫夫元帥號就一直在北方造船廠進行改裝,稱爲「11442M現代計劃」,但是受限於俄羅斯財政困難,以及合格的廠商與現代化技術難尋,所以進度極爲緩慢。
4號艦彼得大帝號是唯一持續在北方艦隊服役的,但該艦隻進行極低程度的改良工作,所以它仍然主要依賴蘇聯時代的武器和感測器,早已不符合現代水準。
納希莫夫元帥號如今傳出動力系統恢復的消息,表示俄羅斯還未放棄它。不過俄羅斯能端出什麼樣的雷達、電子、射控與武器系統,仍然充滿變數。一種看法認爲,如果納希莫夫元帥號完成改裝,那麼彼得大帝號也可能會進行相同的工程,這是合理的推測。尤其在俄羅斯海軍的大型軍艦已相當稀少(比如莫斯科號巡洋艦被烏克蘭擊沉),開發新型「超級驅逐艦」(21956計劃與23560計劃)已被擱置,俄羅斯不會輕易退役曾經令美國驚懼的海上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