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品質真不行 印度海軍MiG-29K戰機雷達可靠度太低

MiG-29K是一種艦載戰機,機翼可以折起,以減少空間。(圖/shutterstock)

駭客組織「黑鏡」(Black Mirror)泄漏的俄羅斯內部文件,詳細說明了印度海軍MiG-29K艦載戰機安裝的甲蟲-ME( Zhuk-ME)雷達持續存在技術問題,甚至可以說從服役以來,這款雷達就沒有良好運作過。這似乎可以解釋,爲何印度海軍一直在物色新的艦載戰機,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這份題目爲《印度海軍MiG-29K/KUB戰機甲蟲雷達可靠性和性能報告》,出自與俄羅斯國營國防集團Rostec,報告概述了俄羅斯和印度官員,多年來就雷達可靠性低、反覆出現故障以及未解決的合約義務問題持續的討論。

報告稱,甲蟲雷達的可靠性,遠低於印度2004年與俄羅斯米格公司(RAC MiG)簽約時的規定;按照合約,甲蟲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是150飛行小時,平均缺陷時間(MTBD)爲120小時。然而實際結果要低得多。

根據印度海軍的說法,2016年至2018年間,MiG-29K機隊多次出現雷達故障。 2016年初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是97小時,而平均缺陷時間更只有20小時,遠低於合約規定的標準。

到2017年中,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更降至60小時,儘管後續測試出現改善,但是印度官方仍然向MiG公司、俄羅斯國防出口機構提出投訴,表示「雷達運作不理想」、「設備反覆故障」。

泄漏的報告還指出,用於可靠性計算的飛行時間記錄中,部分包含使用模擬雷達模組的飛行架次,也就掩蓋了該系統的真實運行缺陷。

爲了解決反覆出現的故障,甲蟲雷達的開發商:俄羅斯國家工研院(NIIR Phazotron)在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的一家子公司KRET,出面進行雷達的重大修改與模組替換,但是因爲升級需要資金,而該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完成,印度方面更不願再給錢,使得修正的資金一直懸而未決。

到了2019 年 5 月,印度海軍正式將甲蟲雷達從其原始製造商證書中刪除,也就是印度現在的MiG-29K/KUB ,已不再搭載甲蟲雷達,也就使得這款戰機幾乎不具備作戰能力

這是「黑鏡」駭客所揭露的最新一起內幕消息,新發布的資料,揭示了俄羅斯與印度在國防合作上,一直存在技術品質、售後支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