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多措並舉全面解決草原過牧問題

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精神,鄂爾多斯市將解決草原過牧問題作爲草原生態保護的首要任務,按照自治區“先試行、再推開”的要求,堅持“有解”思維,創新“優解”路徑,聚焦草原生態保護和農牧民增收,“疏”“管”“轉”三管齊下,協同發力,全面推動解決草原過牧問題。

試點先行,示範推廣。2024年,鄂托克前旗作爲全區17個草原過牧問題試點旗縣之一,圍繞“草原、棚圈、產業”三大領域,多措並舉,因地施策,示範推廣全年禁牧舍飼、放牧+補飼、冷季異地代養、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智慧牧場、產業園區、牧文旅、牧光產業融合發展等8種模式,探索建立4支基層林草執法隊伍,建立草原網格化智慧化監督執法體系,通過舍飼圈養及短期育肥提前出欄等方式分流超載牲畜39.6萬隻羊單位,天然草原達到草畜平衡範圍,草原生態狀況顯著改善,實現了“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收”的目標,爲鄂爾多斯市全面解決草原過牧問題提供了良方。

科學謀劃,協調推進。爲全面推開解決草原過牧問題工作,1月17日,市林草局與市農牧局聯合召開了解決草原過牧問題方案編制工作會議,結合鄂托克前旗解決草原過牧問題試點成果經驗和舉措對《內蒙古自治區全面解決草原過牧問題實施方案》進行了全面解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圍繞“草、畜、人”三個關鍵,從摸清超載牲畜底數、發放政策明白卡、建立責任清單、補獎政策落實、網格化監管、違規放牧案件查處等方面,對各旗區解決草原過牧問題進行了部署,並及時對各旗區方案進行了集中審覈。東部半農半牧五個旗區以全年禁牧舍飼圈養爲主要任務,通過摸清本地區牲畜和舍飼棚圈底數,科學測算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棚圈建設需求,對已有的棚圈進行改造升級,對不足部分進行新建,通過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推進舍飼圈養規模,同時加大巡查和禁牧執法力度,有效遏制違規放牧行爲。西部牧業四旗以草畜平衡區爲重點,通過提升天然草原生產力,摸清超載牲畜底數,逐戶覈定適宜載畜量,加強政策宣傳,聚焦天然草原超載過牧違規行爲,加強執法監督,引導養殖戶轉變經營理念、優化發展模式,切實減輕天然草原放牧壓力,爭取2025年底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數降到10%以下,基本解決草原過牧問題。

拓寬草“源”,加強保障。統籌推進“三北”六期等重大生態工程項目,加快退化沙化草原治理修復力度,加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種植,大力推廣檸條改良灌叢草場模式,在達拉特旗草原保護髮展綜合改革試驗區“草光互補”複合項目試點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荒漠草原“光伏治沙+種草養畜”新模式,積極培育草“源”,打造強有力的飼草供應體系。2025年計劃完成檸條等飼用灌木種植100萬畝以上,繼續加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種植力度,確保全市各類飼草供給保障能力達到700萬噸以上,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

夯實基礎,促進發展。積極引導農牧民“小畜換大畜”“劣畜換優畜”,走“少養、精養”之路,不斷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推廣羔羊短期育肥技術等科學養殖模式,通過減輕草牧場壓力、縮短養殖時限、降低飼養成本,有效減輕生態壓力。堅持從轉變生產方式入手,夯實基礎設施配套,助推解決草原過牧問題,2025年,鄂爾多斯市將持續落實市本級羊絨、肉牛政策,在全市範圍內實施建設絨山羊標準化示範牧場350個、肉牛標準化育肥場100個,實行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實現畜牧業生產與草原生態建設“雙贏”。

科技賦能,監管升級。市林長制辦公室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草原管護員隊伍建設管理的通知》,進一步細化完善草原管護責任網格646處,配備專兼職草原網格員901名,出臺《鄂爾多斯市草原管護員(網格員)管理辦法》,強化草原管護員日常管理和考覈,並建立完善草原管護員淘汰更新機制,真正發揮前哨作用。加快推進智慧化監管體系建設進程,充分利用森林草原防火視頻監控覆蓋範圍廣、全天候監測預警的特點,採取改造升級的方式,建成鄂爾多斯市禁牧監測預警平臺,目前已接入高點視頻監控13處、視頻監控30處,2025年計劃新增30處,建成後將實現3300餘平方公里範圍內馬牛羊實時識別預警。對於高點視頻監控未覆蓋區域採取購買數據服務和組建市級無人機巡護隊伍兩種方式,在重點時段關鍵區域開展無人機機動式監測巡護,發現違規放牧和超載放牧行爲後及時定位預警,提升排查效率和預警能力,構建“網格員巡護+高空無人機+地面高點視頻監控”“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一體化監測預警體系,強化草原過牧監測預警巡查,實現草原監管的智慧化。(劉高平)

來源:鄂爾多斯市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