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投資生態彙集 香港科創行業活力滿滿
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的強勁表現,爲這座國際金融中心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各環節重煥蓬勃生機。作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重點發展的科創行業,則在這場資本盛宴中,成爲最受矚目的環節。
“從成立到躋身獨角獸僅用18個月。”香港思謀科技創始人賈佳亞此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家科創企業深度融合“大模型+全棧機器人技術”,打造具備“感知—決策—執行”的全棧閉環自進化工業智能體,目前已成長爲香港知名科創企業。
2024年,思謀科技獲得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投公司”)的投資。而此前思謀科技已完成多輪融資,並吸引了基石資本、紅杉中國等知名投資機構。獲得港投公司投資後,思謀科技進一步拓寬了市場。公司管理層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目前處於上市籌備階段,並將首選香港作爲上市目的地。
思謀科技的成功是香港科創行業蓬勃發展的縮影。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初創企業數量達4694家,較2023年增長10%,較2020年大幅增加約四成,創歷史新高。其中,健康及醫療、可持續/綠色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增幅最爲顯著。
此外,加密資產價格上漲及相關立法進程推進,也助推香港金融科技企業蓬勃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金融服務及科技、可持續發展環球總裁樑瀚璟透露,目前香港已有超過1100家金融科技企業。
“今天的香港已非十年前可比。從一個幾乎不被視爲創新科技中心的城市,迅速成長爲亞洲最具潛力的創新熱點之一。”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唐啓波表示,“香港初創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1500家增至近5000家。每日6萬至8萬人穿梭於港深之間,這種無縫連接的跨境融合,爲初創企業提供了辦公空間、人才、市場與供應鏈資源。創新科技行業對香港GDP的貢獻已達7%至10%。”
香港IPO的火熱也極大帶動了各類投資機構對香港科創領域的關注與參與,資本匯聚效應顯著。作爲本地重要投資力量,港投公司自成立以來就展現出強勁勢頭。
港投公司總裁陳家齊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公司已投資超100個項目,重點聚焦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綠色科技三大領域。
港投公司的投資不僅爲科創企業提供了寶貴資金支持,更起到良好示範帶動作用。據陳家齊介紹,在其已投項目中,每投入1港元即撬動4港元長期資金跟投,這種“以小博大”效應有效放大了社會資本對科創領域的投入。
港投公司的動作也吸引了衆多國際投資機構聚焦香港,進一步增強了科創領域的資本活力。在今年5月舉行的國際耐心資本論壇上,約80家全球機構參會,總資產管理規模高達20萬億美元,涵蓋主權基金、退休基金、大學基金、家族辦公室、企業創投等多種類型。這些國際資本普遍看好內地及亞洲地區的科創發展和龐大應用市場,認爲當下是投資的良好時機。
唐啓波透露,香港的風險投資資金預計已從2015年的不足5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50億美元。“2015年時,香港幾乎沒有‘獨角獸’企業,目前估計已有15到20家。”唐啓波說。
除港投公司和國際耐心資本外,本地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機構及企業創投部門也在積極佈局香港科創領域。各類投資機構的活躍參與,形成了多元化投資生態,爲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的科創企業提供了豐富融資選擇,有力推動了科創企業的快速發展。
“在政策扶持、市場機遇和自身優勢的多重作用下,香港科創行業前景廣闊。”一家總部在香港的投資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香港交易所推出的‘科企專線’,爲特專科技公司、生物科技公司開闢了更便捷高效的專屬上市通道,簡化流程、縮短時間、降低門檻,助力更多具創新能力但尚未盈利的科創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加速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就表示,“當前香港科創發展已駛入快車道,未來5至10年將是黃金時期。只要沿着既定路線前行,香港建設成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指日可待。”孫東強調,香港將進一步優化科創生態圈,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充分發揮本地研發、創新制造及國際金融中心等獨特優勢,匯聚全球人才、資金、技術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