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成療愈新寵 彰化青農曝養護秘訣

施秉良規畫了採多肉活動,由遊客自行挑選喜歡的多肉品種,採摘其側芽,再回家自己種、自己組合,從中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享受其中的樂趣。(葉靜美攝)

施秉良規畫了採多肉活動,由遊客自行挑選喜歡的多肉品種,採摘其側芽,再回家自己種、自己組合,從中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享受其中的樂趣。(葉靜美攝)

田尾有花卉的故鄉之稱,除了廣爲人知的菊花、康乃馨等,近年來許多人都喜歡養多肉植物,在田尾更每年創造出1.2億元產值,農會總幹事吳政憲就形容,多肉植物非常療愈,青農施秉良分享,種植多肉植物只要每星期或10天澆一次水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讓植裁擁有充足光線及良好通風。

田尾鄉農會表示,田尾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栽培面積約有10公頃,1吋盆20萬盆換算下來面積約佔0.1公頃、3吋盆4萬盆面積也約0.1公頃,每年產值約1億2000萬,外銷約1200萬元。

施秉良是農三代,阿公的時代家中是種植菊花,到施秉良的父親時,因發覺多肉植物的商機無限,而慢慢轉型栽培多肉植物,他因家中務農,讀書時也選擇農業相關,畢業後返鄉接手家中產業,他認爲,在熟悉的領域,可以更好抓住產業的方向與趨勢,現今他全力投入多肉植物的培育及行銷。

施秉良的多肉園區,夏季約有500種,冬季則有多達近700種不同品種。(葉靜美攝)

施秉良規畫了採多肉活動,由遊客自行挑選喜歡的多肉品種,採摘其側芽,再回家自己種、自己組合,從中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享受其中的樂趣。(葉靜美攝)

在行銷面,施秉良認爲不能僅單純做販售,而應往更多不同的方向嘗試,讓遊客擁有更多的體驗,他在園區中開闢場域,供遊客採多肉,他解釋,所謂的採多肉,類似採草莓,即自行挑選喜歡的多肉品種,採摘其側芽,再回家自己種、自己組合,讓遊客從中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享受其中的樂趣,他指出,體驗課程可以讓遊程更多元,是接下來的趨勢。

施秉良說,多肉植物品種冬季及夏季會略有不同,以他園中而言,夏季約有500種,冬季則有多達近700種,主要是因冬天是很多多肉植物的生產季,無論是進口或本土都能更好的繁殖,他也分享,照顧多肉植物光線一定要充足,光線不夠,多肉會有往上徒長的狀況,再來是一定要通風良好,若環境較悶熱,就要打開電風扇,澆水則是其次,只要每星期或10天澆一次水就可以,且只要半溼即可,「寧願幹,也不要太溼」。

吳政憲說,現代人壓力大,而多肉植物看起來就很療愈,尤其遊客自己來買、自己進行組合,就會很舒壓,也因此農會全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