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脫髮、頭頂稀疏,都怕這碗湯,止脫生髮,頭髮蹭蹭長

診室裡常遇到這樣的朋友:被脫髮纏了多年,頭頂越來越稀,甚至能看到頭皮。頭髮多半又細又軟,沒光澤,摸着像枯草。

不少人總覺得累、沒精神,晚上睡不好,不是睡不着就是夢多易醒。有的腰膝發沉、記性差;有的胃口不好,吃點就脹,大便也不成形。就因爲頭髮少,出門總想着戴帽子遮掩,時間長了,心裡難免冒出點自卑感。

在中醫看來,頭髮的問題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腎藏精,其華在發”,腎精是頭髮的 “根基”,足了才能扎得牢、長得密;“發爲血之餘”,血液是頭髮的 “養料”,氣血足了,髮根才能得到滋養,頭髮纔有光澤和韌性。

而氣血的生成,離不開脾胃的功勞。脾胃功能好,吃進去的食物才能順暢轉化成氣血;肝呢,負責藏血、調暢氣機,肝氣順了,血液才能正常輸送到頭部,滋養頭髮。

要是這些臟腑功能出了偏差 —— 比如腎精虧虛了、氣血不足了、脾胃變弱了、肝氣鬱結了,再加上溼濁、瘀血這些 “攔路虎” 堵住氣血運行的通路,頭皮得不到足夠的氣血滋養,頭髮自然就掉得越來越多,變得稀疏又幹枯。

就像之前遇到的劉先生,脫髮已經五六年,頭頂明顯稀了一塊,掉髮量一直很大,頭髮又軟又細,沒什麼光澤。

他自己說,平時總覺得渾身乏力,稍微動一動就累,睡眠也淺,稍微有點動靜就醒,還常常腰膝痠軟,偶爾會頭暈。我看他的舌頭,舌質偏淡,苔薄白,摸脈時感覺脈象沉細。綜合這些情況,辨證下來是腎精虧虛、氣血不足。

針對他的問題,我開了內調的方子:用熟地、山萸肉補腎填精,築牢頭髮的 “根基”;用當歸、白芍養血,黨蔘、黃芪補氣,讓 “養料” 充足;再加茯苓健脾,幫着生成氣血,川芎活血,讓氣血能順暢送到頭皮。

劉先生堅持服藥的同時,也調整了作息,不再熬夜,每天適當散散步,飲食里加了山藥、黑芝麻等滋養的食物。過了一段時間複診,他說掉髮明顯少了,精神頭足了些,沒那麼累了,睡眠也踏實了點,腰膝痠軟的感覺也輕了。

又調理了一陣,他發現頭頂稀疏的地方,開始冒出細小的絨毛 —— 雖然還不濃密,但這份變化,給他添了不少信心。

不過得特別說明的是,劉先生用着有效的方子,是針對他 “腎精虧虛、氣血不足” 的具體情況。中醫治療的核心是辨證論治,講究一人一方。同樣是脫髮、頭頂稀疏,背後的原因可能大不一樣。

比如有的人是溼熱內蘊,表現爲頭皮油膩、頭屑多、總髮癢,舌苔黃膩,這種情況就不能用補益的方子,得清熱利溼才行;還有的人是氣滯血瘀,平時愛胸悶、愛生氣,舌頭有瘀斑,治療就得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所以,千萬別看到別人用某個方子有效,就自己照搬着用。藥不對證的話,不僅止不了脫、生不了發,還可能惹出其他問題,得不償失。

另外脫髮調理急不來。頭髮生長本身有周期,身體裡臟腑氣血的失衡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恢復自然需要時間。關鍵是找準自己脫髮的根本原因,針對性地調理。只有把氣血、臟腑功能調順暢了,頭髮才能得到堅實的 “根基” 和充足的 “養料”,慢慢恢復生長。

#脫髮##掉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