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脫髮頭油多,一方控油生髮,頭油減少,髮量回升

《外科正宗》裡提到:“油風毛髮乾焦,成片脫落,皮紅光亮…… 此由風熱乘虛攻注,血不能榮養所致。” 這和現代說的脂溢性脫髮很相似。中醫看來,這類脫髮常和脾胃溼熱、風邪上擾有關。脾胃負責運化水溼,如果功能失調,水溼運化不好,積久了就化熱,溼熱之氣向上蒸騰到頭頂,侵蝕髮根,頭髮就容易脫落;溼熱鬱結又容易招惹風邪,風動則頭髮容易掉,形成惡性循環。

門診裡遇到的脂溢性脫髮患者,苦惱常常相似。很多人一坐下就說:“曾醫生,我這頭髮油得厲害,早上剛洗完,下午就油膩打綹了,還大把大把地掉,發縫越來越寬。” 仔細看,他們的頭皮多半油亮發紅,油脂很多,頭髮細軟稀少,特別是頭頂和前額更明顯。常常還伴有頭皮發癢、頭皮屑多的情況。

張先生,35歲,他來看診時說,頭髮特別油膩已經快五年了,脫髮加重有兩年。必須天天洗頭,不然頭皮癢得難受,頭髮油膩扁塌。頭頂和前額髮際線的頭髮明顯變細、變少,洗頭時掉一大把。還覺得嘴裡發苦,大便黏膩不爽快。檢查發現他頭髮油亮,頭皮發紅;舌質偏紅,舌苔又黃又厚又膩;脈摸起來滑而快。

綜合來看,這是脾胃溼熱,兼有肝膽鬱熱,溼熱之氣上蒸到頭頂,損傷了髮根。原因和他長期吃得太油膩、熬夜傷了脾胃生溼,溼鬱久了化熱,熱氣上攻頭皮有關。

針對張先生這種情況,治療原則是清熱利溼、健脾和胃、疏肝涼血。給他開了含有茵陳蒿、梔子、黃芩(清溼熱),生白朮、茯苓(健脾祛溼),側柏葉、白鮮皮(清熱涼血止癢),丹蔘(活血涼血),制何首烏(補益精血固髮根) 等藥材的方子。

調理一段時間後,張先生反饋說,最明顯的改善是頭皮瘙癢減輕了很多,不怎麼需要抓撓了。雖然頭髮還是會出油,但他感覺出油的速度好像慢了一些,以前下午頭髮就油得不行,現在能堅持到傍晚了。口苦的感覺也減輕了。

根據他的變化調整了方子,繼續調理。張先生髮現,洗頭和梳頭時掉落的頭髮開始減少了。更重要的是,頭髮出油的情況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大便也感覺通暢了些,沒那麼黏膩。

堅持調理下來,張先生感覺頭皮環境穩定多了,瘙癢基本消失,頭油分泌控制在一個相對正常的程度。脫髮的量已經大大減少,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原來稀疏的髮際線和頭頂,看到一些細小的、顏色健康的短頭髮茬長了出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同樣都是“頭油多、脫髮”,背後的原因和每個人的體質可能差別很大。溼熱的來源可能不同(比如是純粹飲食不當,還是情緒壓力大肝鬱化火,或者本身脾胃虛弱生溼化熱),還可能夾雜其他問題(比如有沒有脾虛、血瘀或者腎虛),個人的體質也有差異。

因此,中醫治療強調辨證論治,一人一方。張先生用的方子,是完全根據他當時的具體症狀、舌苔脈象和體質開的。別人的方子,不一定適合你。如果不對症,可能沒效果,甚至可能加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