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科技章安強:將逐步實現人形機器人在交管智能服務等場景落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陳維城)8月8日-12日,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行。多倫科技董事長章安強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介紹,多倫科技已在多地的車管所部署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系統,未來將逐步實現人形機器人在交管智能服務、機動車智能查驗場景的落地。

今年7月,衆擎機器人宣佈連續完成Pre-A++輪與A1輪融資,融資規模近10億元。小鵬汽車作爲基石投資人發起設立的星航資本參與了Pre-A++輪投資,其中多倫科技通過投資星航資本管理的珠海星芯投資基金參與了本次投資。與此同時,多倫科技成立機器人協同創新研究中心。

多倫科技自1995年創立以來,形成了以智慧車管、智慧交通、智慧駕培、智慧車檢、新能源爲核心的五大業務體系。章安強表示,在人工智能與具身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今天,多倫科技與衆擎機器人的合作,不僅是資本層面的聯動,也是基於對“大交通”領域智能變革的前瞻判斷,圍繞“技術研發-場景落地-產業閉環”構建的戰略共同體。

章安強介紹,多倫科技已在多地的車管所部署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系統,未來將逐步實現人形機器人在交管智能服務、機動車智能查驗場景的落地。尤其針對車管所服務升級方面,多倫科技的二次開發將聚焦於以人形機器人爲載體進行資料遞送、流程引導、車輛查驗等,從而實現提升政務效率的核心目標。

“多倫科技在智慧車管領域針對智能車輛查驗機器人已經基於人工智能、OCR、視覺分析、環境感知等技術,實現了初代產品設計與開發,採用輪式機器人爲主體。未來將結合衆擎機器人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完成產品的硬件具身化和技術場景化,在滿足公安部機動車查驗要求的前提下,實現產品規模化落地。”章安強提到。

他也表示,現實挑戰是成本與標準的雙重瓶頸。第一,商業化成本壓力:高精度關節電機、靈巧手等核心部件單價過高,需通過規模化生產降本;第二,行業標準缺失:交通場景下的機器人應用的安全操作規範、責任認定機制尚處空白,需政企協同推進。

對於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章安強也描繪了新畫面:當人形機器人深度融入交通系統,市民走進車管所,人形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其預約信息,引導至指定窗口;另一臺機器人完成車輛底盤自動掃描、VIN碼覈驗。全程耗時較人工大幅縮短,數據直連交管平臺杜絕人爲差錯。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