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卷”活兒!數字人民幣有啥新花樣?
當智能合約遇上預付式消費,當硬錢包嵌入城市交通脈絡,當跨境支付突破壁壘——近日,不少鮮活的案例呈現在我們眼前。服務實體經濟的供應鏈金融、守護民生的預付資金監管、跨境貿易的結算創新……勾勒出數字人民幣“破局痛點、激活生態”的立體發展圖譜。智能合約巧破“信任”困局 數幣利刃切開融資堵點以智能合約優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是農業銀行的破題思路。《金融時報》記者瞭解到,該行將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深度植入瀘州老窖供應鏈,通過與經銷商訂購平臺的數據共享,實現貸款資金“專款專用”的精準管控。“我們的主要做法是通過與其經銷商訂購平臺對接,實現數據共享精準授信覈算,將貸款服務擴展至下游終端經銷商,同時由於加載智能合約,確保經銷商貸款資金專款專用於購買瀘州老窖旗下產品。”農業銀行有關業務負責人解釋。“以前我們最擔心的就是貸出的錢被挪用。”農業銀行的業務負責人介紹,這種信息不對稱造成了“小微企業貸不到、銀行不敢放”的尷尬局面。而通過數字人民幣融入供應鏈金融,瀘州老窖2259戶下游經銷商借此獲得24.18億元貸款支持,讓“貸不到、不敢放”的困境成爲歷史。前文提到的智能合約,正成爲數字人民幣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預付費管理等多領域難題的利刃。在實踐中,數字人民幣可支持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資金定向撥付和監測,已在預付資金管理、供應鏈金融、財政補貼等場景應用,有效降低了經濟活動履約成本,提高資金髮放及管理效率,賦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例如,郵儲銀行就在預付式消費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充值容易退款難”的消費痛點,在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技術下迎來破局。“我行依託人民銀行數研所搭建的智能合約生態服務平臺和標準模版,推出基於智能合約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和預付資金管理產品,目前已覆蓋700餘家商戶,有效幫助消費者規避了如健身、教培等行業倒閉卷款跑路的資金流失風險,實現了業務數據的集中、規範、透明管理。”郵儲銀行數字人民幣部總經理朱斌介紹。無獨有偶,農業銀行也依託數研所“元管家”產品,在蘇州等地構建預付資金監管體系,4000餘家商戶、15億元資金納入監管網絡,實現了“未發生一起商戶跑路損害消費者權益事件”的安全紀錄;而江蘇金服打造的三端閉環監管平臺將觸角延伸至教育培訓、醫療美容等領域,近四千款預付產品通過數字合約錢包實現資金定向凍結,讓消費者每一筆預付金都有“智能保鏢”。技術賦能下,數字人民幣正在普惠金融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例如,中信銀行就依託數字人民幣“支付即結算、低成本、廣覆蓋”特性,積極探尋數字人民幣貸款服務創新,陸續推出數字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及固定資產貸款功能。同時,通過數字人民幣貸款投放政府風險補償基金“信保貸”產品、政採e貸等特色線上化普惠e貸產品,打造小微紓困的智慧金融新範式;而郵儲銀行以江蘇農糧加工場景爲原型,構建從種植到零售的支付閉環,讓數字人民幣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這些實踐共同印證着一個趨勢:數字人民幣正通過技術賦能,讓普惠金融的陽光照進更多角落。場景創新不斷數字人民幣走進千家萬戶滴滴集團迪潤董事長、滴滴數科支付科技總經理霍博華介紹了數字人民幣與滴滴的“結緣故事”——2021年4月,滴滴數科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推出新應用,首次實現使用可視卡開鎖關鎖青桔單車,並完成支付。2023年10月,數字人民幣在滴滴青桔電單車場景應用,該功能陸續在全國超250個城市上線。2024年5月,數字人民幣支持在滴滴貨運場景使用。2024年,滴滴支付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陸續開展合作,基於“傘列錢包功能”實現受理場景快速覆蓋,並聯合開展營銷優惠活動,進一步推動數字人民幣在出行場景中的應用落地。目前,滴滴出行構建起覆蓋青桔單車、貨運等多場景的支付網絡,250餘個城市的用戶可享受數幣支付便利。不僅如此,數字人民幣的創新場景正在不斷刷新邊界,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微衆銀行讓微信生態成爲數幣入口,境外來華人士可通過“條碼互通”在百萬商家掃碼消費,視頻號、小程序等場景的支付閉環讓數幣融入社交生活;四川商投的“數字工會福利”方案更開創了民生應用新範式,近萬家企事業單位、600萬職工通過“蜀光惠”等平臺實現生日福利、幫扶消費券的數幣發放,線上百家商戶與線下數千家門店的聯動,讓工會溫暖以數字形式觸達每個職工。南方電網給出的一組數據格外亮眼:24類應用場景、386億元交易總額,從跨境電力結算到綠色數字債券,能源央企正將數幣技術融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這恰是近年來數字人民幣發展的縮影——數字人民幣不再是停留在概念層面的金融創新,而是已深度嵌入產業鏈、供應鏈、消費鏈的毛細血管,以技術創新驅動着金融服務的範式變革。經過多年發展,數字人民幣已在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領域,形成了覆蓋線上線下、可複製可推廣的應用模式,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提升貨幣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優化營商環境和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增強人民幣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作用初步顯現。在2025中國國際金融展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末,各試點地區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金額10.8萬億元,交易筆數29.2億筆,通過數字人民幣APP開立個人錢包2.1億個。跨境支付再進階 貨幣橋項目賦能多場景落地不獨日常支付,數字人民幣正通過“貨幣橋”項目逐步滲透至跨境支付的多元場景。所謂“貨幣橋”,是爲響應G20關於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議,解決傳統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和接入範圍有限”的挑戰,由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阿聯酋央行、泰國央行及香港金管局聯合發起的項目。2024年6月,貨幣橋項目實現持續運營,已有來自四個司法管轄區的35家商業銀行在平臺上開展了真實交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2024年10月在出席會議時曾表示,可利用央行數字貨幣解決跨境支付中的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及接入範圍受限等難點痛點。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以下簡稱“貨幣橋”)遵守“無損、合規、互通”三原則,能夠作爲公共產品推動國際貨幣體系良性發展。穆長春介紹,基於我們自主研發和改進的區塊鏈連接各貨幣當局的支付系統和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實現對等治理和多中心本地運營,通過央行間協議的形式爲金融機構提供了直通、可信、高效、低成本、多幣種的國際跨境金融基礎設施,促進本幣結算,服務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貨幣橋平臺處理一筆跨境支付業務可於6-9秒內完成,可節約一半成本,與代理行模式相比實現了跨越式改進。作爲首批參與“貨幣橋”項目的商業銀行,交通銀行着重介紹了該行在跨境支付的探索。據該行介紹,現已全面支持各類跨境支付業務場景,未來,在人民銀行指導和支持下,還將拓展貨幣橋應用場景至跨境電商、留學匯款等小額高頻場景,持續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同時,交行創新推動跨境雙邊結算,應用雙邊合作模式積極覆蓋尚未接入多邊體系的境外區域。“2023年10月,我行成功實現國內首單通過上海石油交易中心平臺達成的數字人民幣結算100萬桶原油進口貨款,交易金額達6.7億元人民幣。”該行有關業務負責人介紹。騰訊也表示,致力於積極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場景,提升境外來華人士的數字人民幣體驗。“2024年,‘條碼互通’功能持續創新,境外來華人士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後,即可在數字人民幣試點區域超百萬微信經營碼、商家碼場景,以數字人民幣App掃碼支付;同時,境外來華人員同樣能夠通過錢包快付,在視頻號、小程序場景中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消費。”騰訊的工作人員補充,此外,騰訊還基於跨境業務場景,積極參與貨幣橋業務,爲進一步提升跨境清算鏈路效率提供了探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