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募提示旗下LOF基金溢價風險,部分產品規模已至“迷你”
4月10日,A股市場繼續強勢反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場內基金也受到資金“追捧”。建信優享科技創新混合(LOF)、民生加銀科技創新混合(LOF)等多隻LOF產品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於基金份額淨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
基金公司也發佈公告,對相關產品近期溢價風險進行提示。基金公司普遍表示,若基金當日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幅度未有效回落,有權採取向交易所申請盤中臨時停牌、延長停牌時間等措施。
多隻LOF溢價明顯,基金公司提示風險
4月10日,A股市場延續反彈,除了個股活躍之外,一些場內基金也受到了資金的“追捧”。
從場內價格的走勢來看,以建信優享科技創新混合(LOF)爲例,午間收盤時,其場內價格漲至1.190元/份,對比昨日淨值1.1302元/份,溢價明顯。據悉,此處溢價是指今日午盤收盤價格相對於昨日收盤淨值的溢價。
建信基金於4月10日午間公告稱,該基金近期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於基金份額淨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若當天溢價幅度未有效回落,該基金有權採取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盤中臨時停牌、延長停牌時間等措施以向市場警示風險。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民生加銀科技創新混合(LOF)。當日午間收盤時,該基金場內價格已漲至0.714元/份,對比昨日0.66元/份,溢價明顯。相關人士表示,參考實時預測的淨值來看,的確有明顯溢價,但對於公開市場而言,這樣的參考數據已不再顯示。
從提示溢價風險的場內基金來看,普遍集中在一些科技類主題型基金中。除了前述產品外,4月10日還有華泰紫金創新先鋒混合(LOF)、華寶海外科技(QDII-LOF)、景順長城全球半導體芯片產業(QDII-LOF)等提示二級市場價格溢價風險。
一個顯著的特徵在於,這些基金的日內成交量並不算高,但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溢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前述部分基金公司處獲悉,缺乏流動性是導致這類基金場內價格敏感的關鍵因素。
部分基金規模“迷你”,管理人看重產線規劃
表面看是場內溢價明顯,實際上卻在反映流動性的匱乏。基金公司之所以提示風險,也是在及時讓投資者關注潛在風險,畢竟缺乏流動性的投資工具難以在自由競價中體現其真正的價值。
那麼,爲何這類基金依然在市場中存在?
從規模來看,不少溢價的基金總規模在2億元以下,有的甚至非常“迷你”。從記者與業內人士的交流來看,基金公司對於產品線的維護非常看重。
簡單說來,LOF基金作爲一種場內投資的工具或渠道,是市場中的一種特殊存在方式。但囿於流動性的不足,很難與一些ETF的受衆羣體及資金關注度相媲美。然而,有的公司旗下LOF產品數量有限,持續維護的目的也在於保持產線的多元化。
據悉,目前這類型產品轉型其他基金的可能性較小,除非直接清盤退出市場,也沒有取消場內份額保留場外份額的實施辦法。“因爲合同有規定,場內份額僅僅是這隻基金的一種投資通道而已,整體的運作和策略都是相同的,如果清盤則場內、場外份額都需要退出市場。”
“其實這類產品比較邊緣化,一般人現在都不會去買LOF。”有投資人表示,資金在行業的創新過程中選擇其他新的投資方式切入。伴隨着溢價風險的出現,投資人的選擇務必慎重。畢竟像基金公司告誡的那樣,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於高溢價率的基金份額,可能遭受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