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洪災!花蓮「光復河底隧道」沒沖毀 他揭當年臺鐵創意工法救了自己
臺鐵花蓮光復河底隧道沒有被馬太鞍溪沖毀,原來當年在設計時早有先見之明。圖擷自沈慧虹臉書
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重災,馬太鞍溪橋被沖毀、臺9線柔腸寸斷,但是鐵軌卻躲過這次浩劫,臉書粉專「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指出,這歸功於當年臺鐵擘畫鐵路時長遠的眼光,打造全臺灣首座河底隧道:「光復河底隧道」。
雪羊看到光復鄉慘況,憶起自己曾拍下一張美景照片,從王武塔山棱線往縱谷拍攝,左邊是萬里溪,開闊河道收窄處右側就是林田山,而右邊被山頭擋住的就是馬太鞍溪,其右側即爲光復。
雪羊解釋,當年臺鐵臺東線拓寬工程因馬太鞍溪龐大的輸砂量,在工法上舍棄既有的橋樑,改用河底隧道方式穿越,打造了臺灣第一條河底隧道:光復河底隧道,而目前的隧道則是2013年啓用的第二代隧道。
也因爲有了河底隧道,所以鐵軌才躲過了這次浩劫,受到的損害比臺9線小得多,復舊也比公路來得快,光復河底隧道亦毫髮無損,畢竟鐵路蓋新橋不是開玩笑的,可謂當時的先見之明,「感謝臺鐵的防災英雄們努力守下了這一局!」
身兼臺鐵公司董事的交通部主任秘書沈慧虹在臉書po文表示,大家關心臺鐵光復河底隧道狀況,這段河底隧道安然無恙,也沒有進泥水,臺鐵公司同仁在入口處也堆置太空包,工務單位以電搖車進行巡檢,光復隧道未淹水,路軌、號誌、電力等設施正常。
有網友也留言指出,「這我印象深刻,高中搭車回家,經過超長隧道就是要準備下車了」、「河底隧道設計應該有考量到防洪」、「還好當年是蓋河底隧道,至少不會像馬太鞍橋那樣斷掉,但是可能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整理」、「這隧道地勢高所以沒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