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營造氛圍 提供良好就業創業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師範大學校長方復全長期和高校師生接觸。在他看來,打造青年友好型環境,要從政策、就業、人才培養到創業等方面,打造鏈條式環境,對標國內外優秀地區,提供良好就業與營商環境。

“我覺得從人才培養到創業就業,都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就是從整體上打造鏈條式的環境。比如,我們要爲科技創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包括營商環境,要讓科技創新人才能夠有獲得感。我建議對標國內外優秀地區,打造更有利於創新人才創業的生態環境。”方復全說。

方復全介紹,從高校來說,學校一直努力爲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學校相關部門到各個事業單位去拜訪,進行訪企拓崗,來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將學生推薦到更好的單位。同時,根據企事業的要求和社會需求及時調整高校的培養方案。

全國人大代表、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顧衛英也認爲,要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需要在政策上有所傾斜,青年人才更在意的是有沒有發展空間,更在意選定的工作平臺是否能實現未來職業規劃的理想。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需要提供一個更有安全感的、更可期的平臺,一個好政策,一個可以讓工作遊刃有餘發揮的大環境。“我覺得青年人在拼闖的過程中,他們更在意工作起來心情是否舒暢、發揮潛能是否受到限制。如果感受到不適,有可能就會選擇更寬鬆的環境去打拼、發展。所以,我覺得需要給青年人提供更好政策的傾斜,是讓他們留下來的重要因素。”顧衛英說。

同樣,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六屆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委員高子程也認爲,應該從政策等多方面營造氛圍,滿足青年人才創業所需條件,吸引全球青年人才、技術和資金。

“從世界範圍看,從迪拜和阿聯酋的經驗看,政策是很重要的,資金、人才、技術通常都是向安全的窪地去流動,向有利於他們創業,有利於他們尋求幸福感,有利於他們創業出成果的地方去流動。因此,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我們也要營造這樣的氛圍,吸引全球優秀青年留下來。”高子程說。

在AI技術爆火的時代,高子程注意到,計算機領域的研發人員幾乎都是年輕人。所以,更是應該營造一種氛圍,讓他們感覺到“這個地方有吸引力,這裡是他們的夢想之地,是他們的創業之地”。

文/本報記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