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出手支持“出口轉內銷”,深圳最高獎勵2500萬|穩外貿布新局
爲了應對外部挑戰增多帶來的外貿壓力,多個外貿大省及重點城市密集出手,通過政策扶持、平臺搭建、渠道拓展等方式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從深圳市商務局獲悉,當地近日推出2025年服務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支持企業參加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活動,支持商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支持網絡零售擴容等10條具體措施,單項最高獎勵達2500萬元。
根據政策,深圳支持企業參加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活動,對個人消費者購買家電、數碼產品,按照銷售價格給予最高2000元補貼。支持商圈、行業協會、企業舉辦系列促消費活動,對納入“深圳購物季”市級重點活動項目,按實際投入的50%給予最高200萬元資助。
政策明確,幫助企業開拓國內消費市場,實施零售額增長獎勵,對零售額每增長1億元給予50萬元獎勵,最高獎勵1000萬元。
在發展壯大支持電商平臺企業方面,深圳實施電商平臺營收增長獎勵項目,對年營業收入達到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平臺主體按照營業收入增長額的0.5%給予獎勵,每家企業最高獎勵300萬元;對首次納入“四上”企業庫並於入庫次年實現營業收入、零售額正增長的批發零售企業給予支持。
深圳還支持企業觸網上線開店,對首次納入限額以上網絡零售統計且達到相關條件的企業給予一次性最高50萬元獎勵;對年度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長達到一定規模的,按網絡零售增長額的0.5%給予最高2500萬元獎勵。
金融支持方面,對投保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且符合條件的企業,深圳將按其實際繳納保險費用給予25%的資金補助,單家企業每年累計資助金額最高50萬元。
此外,深圳還大力支持企業打造國貨潮品新品牌,計劃在消費電子、時尚服飾、黃金珠寶、鐘錶眼鏡、美顏美妝、食品餐飲等細分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瞪羚品牌;並積極推動首發經濟,打響“圳在首發”品牌,對首店企業、商業設施運營方、街區運營管理機構給予支持。
不只是深圳,整個“外貿第一省”廣東都已行動起來。4月8日,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到佛山市調研時,要求當地全力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用好廣交會、“粵貿全球”“粵貿全國”等平臺,積極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更大力度支持出口轉內銷。4月14日,東莞市在全國外貿大市中率先發布《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工作方案》,提出堅持內外發力,深化內外貿一體化,藉助國內國際雙循環,持續增強外貿發展動能和產業發展韌性。
一季度“外貿第一城”上海,於4月18日舉辦“上海市電商助力外貿拓內銷對接會”。對接會上,上海市商務委、市場監管局、金融監管局等部門,紛紛亮出拓內銷相關政策。比如,推動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爲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提供政策諮詢、產品檢驗檢測、認證綜合服務;加強金融對外貿企業拓內銷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創新金融支持內外貿一體化方式,支持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外貿企業投保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等。
在江蘇,4月9日,江蘇省省長許昆林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分析研究當前外貿形勢,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會議要求,把擴大內需作爲長期戰略,努力把消費打造成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壓艙石。作爲全國首批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江蘇建立了20個部門共同參與的省內外貿一體化協調機制,積極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和產業集羣。
4月10日下午,浙江省委書記王浩主持召開推動外經貿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勉勵廣大浙商全力搶訂單、拓市場、練內功、穩就業,政府方面則要及時瞭解企業困難和訴求,建強平臺樞紐,推動降低物流成本,支持企業千方百計開拓國際國內市場。
爲了幫助出口遇阻的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內陸外貿大省四川省也多方聯動起來。4月23日,四川省出臺支持穩外貿九條措施,包括重點圍繞“15+N”產業鏈,加強企業與國內採購商供採對接;開展不少於20場“外貿優品四川行”精品活動,支持零售龍頭企業設立外貿優品專櫃,支持電商平臺開設外貿優品四川專區。
在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之後,中國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場成長性好,消費空間巨大。上個月,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其中提到,提高內外貿一體化水平,支持外貿產品拓內銷,開展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引導外貿代工企業加快培育自主品牌,落實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支持內外貿一體化政策。
今年3月以來,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陸續在上海、廣東、山東、四川、江蘇、湖北等經濟大省(市)舉辦,在暢通外貿企業內銷渠道,助力穩外貿擴消費方面取得積極效果。就在昨天(27日),活動湖南站啓動,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及全國20餘個省份的600餘家參展商、2000餘家境內外採購商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