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監管局密集部署金融促消費,有地方明確提出“納入日常監管”,銀行業內怎麼看?

財聯社7月23日訊(記者 彭科峰) 今日上午,雲南金融監管局發文稱,推動金融助力提振消費,鼓勵銀行機構增加消費金融供給,拓展消費金融應用場景。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一個多月來,已有云南、福建、青海、吉林等多地金融監管局就金融促消費發文並部署工作,還有監管部門明確“將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納入日常監管”。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目前已經有多家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降低消費貸利率、便利消費途徑等方式助力居民消費。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未接到監管窗口指導”,但加大消費類貸款已是行業必然趨勢。

多地監管發力金融促消費,部分地區將其納入日常監管

今日上午,雲南金融監管局發文稱,認真貫徹相關工作要求,從加強重點領域支持、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優化金融消費環境、強化宣傳引導四個方面提出落實舉措。鼓勵銀行機構增加消費金融供給,拓展消費金融應用場景,高效服務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圍,加大重點消費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個人消費貸款(不包括住房按揭貸款)餘額3690.39億元,同比增長6.49%,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34個百分點。”雲南金融監管局還表示。

財聯社記者查詢發現,六月以來,已經有青海、吉林、福建、大連等多地金融監管部門就金融促消費部署工作,併發布相關指導意見。

其中,吉林金融監管局明確指出,將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納入日常監管,通過窗口指導、現場督導等方式做好督促指導。建立定期報告分析機制,及時總結良好經驗做法,定期評估政策落實效果。

此外, 福建金融監管局還公開印發了相關方案,指出開展消費供給增效專項行動、消費金融降本專項行動等。福建金融監管局明確提出,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圍繞擴大商品消費、發展服務消費和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消費領域高質量金融供給,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進一步提升消費相關保險保障能力,持續釋放消費市場增長動能。

多家銀行正持續加大消費領域信貸投放 有銀行稱未有窗口指導但”正發力“

財聯社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業內正圍繞各種領域,積極加大消費領域信貸投放。

有受訪人士指出,在地產、基建等傳統信貸投放項目告別高速增長週期後,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等各類商業銀行都不得不積極尋找信貸增長新藍海。由於監管鼓勵,疊加相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去年以來各大銀行都把消費類貸款作爲投放重點,甚至出現了過度“內卷”。

中信銀行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介紹,該行正聚焦高頻場景,以激活民生消費活力。一方面,圍繞政策提出的“釋放消費意願”目標,構建“食、住、行、遊、購、娛、醫”全場景消費生態,強化消費熱點,加大惠民力度,全力引入消費場景擴展服務半徑。另一方面,發力大宗消費,破解消費鏈條堵點,“尤其是針對‘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我行已發佈了借記卡+信用卡雙重活動,以全力提振大額消費。”

光大銀行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介紹,該行正聚焦消費品以舊換新、文化旅遊、銀髮經濟等新業態,通過手機銀行、光大雲繳費以及微信、支付寶等平臺,開展“國補支付禮”“愛家省錢周”“夢想大玩家”等各類促消費活動,客戶通過消費可兌換繳費紅包、支付立減金、中青旅優惠券等多種權益,形成“支付-權益-消費”閉環。

“近期,我行信用卡還聯合京東商城退出了‘國家補貼疊加分期滿減’的活動,消費者在享受國補的同時還能獲得更多優惠,該活動將持續到年底。”光大銀行信用卡相關人士表示,將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持續激發消費潛力。

“目前我行沒有接到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或者相關文件。”江浙滬地區某上市城商行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將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納入日常監管”等做法應當是部分省份的做法,也反映出當前有關部門對於金融促消費的重視。但實際上,從商業銀行的業務層面來說,加大消費類貸款投放已經是必然之舉,並不需要監管部門過多“鞭策”。

該人士認爲,在監管部門明確”3%“底線後,不同的銀行仍在結合“以舊換新”等政策機會,結合自身客戶特色,不斷加大消費類貸款投放。“在金融促消費方面,目前銀行有着充足的內生動力,但消費類貸款的額度和增速,仍然取決於不同銀行的風險偏好和獲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