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糾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

“渝中區轄區某醫院科室主任廖某通過‘以借爲名’‘掛名領薪’受賄,璧山區某單位‘一把手’培植親屬充當斂財‘白手套’……這些案件中的行爲人給腐敗披上‘隱身衣’,但其權錢交易的本質沒有變。”日前,重慶市紀委監委對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辦的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典型案件進行梳理和統計分析,着力總結規律、提煉經驗。

重慶市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執紀執法工作實際,不斷深化對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規律性認識,緊盯“虛假投資”、“影子公司”、“逃逸式辭職”、政商“旋轉門”、“代持型”受賄等行爲,採取大數據穿透式監督、“室組地”聯動查辦等方式,協同巡視巡察、審計等專業力量,切實加大發現、識別和查處力度,有力糾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

“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行爲從簡單直接向僞裝掩飾轉變,腐敗分子從直接受賄變爲曲線受賄,刻意割裂職務履行、謀利事項與收受財物之間的時空關聯,模糊行爲性質,呈現出欺騙性、複雜性等特徵,給辦案帶來了難度。”重慶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該市紀檢監察機關鎖定重點領域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問題線索,對複雜案件,藉助大數據的穿透性,將各類信息梳理彙總進行關聯分析和交叉印證,從“合理”表象中捕捉異常點、蹊蹺點,對發現的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問題及時預警、快速處置。

以巴南區體育局腐敗系列案件爲例,該區體育局原局長楊某某與原副局長張某某、沈某私下共謀,打着與某體育賽事承辦公司簽訂採購“合規”協議的幌子,虛增套取製冰電費43萬元,並將其中21萬元私分。這一問題調查之初,雖然關聯人員已交代配合套取公款的事實經過,但楊某某等人予以否認,導致調查一度陷入僵局。

對此,該區紀委監委進一步整合調動“室組”力量詳細調查,最終發現涉案賽事用電量和用電經費高出同類型、同規模賽事數倍有餘的異常情況。以此爲突破口,辦案人員進一步強化對楊某某等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其交代了犯罪事實,完成言詞證據和相關書證的全鏈條閉環。最終,楊某某等3人因犯貪污罪、受賄罪,分別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在查辦原重慶綦江交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況某某案時,綦江區紀委監委也是利用大數據監督手段,揭開了況某某以代持房產、虛構債務等手段收受賄賂的“隱身衣”。據辦案人員介紹,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產權交易數據分析模型,與傳統取證方式結合,成功鎖定況某某安排行賄人購買房產併爲其代持的違紀違法問題。

此外,爲破解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定性難”,重慶市紀檢監察機關一方面採取領導包案、片區協作等方式強化案件指導督導;另一方面建立多方會商機制,遇重大疑難問題邀請審計等專業力量以及檢察機關提前介入,與紀檢監察機關多方會商共研。

在九龍坡區原某示範園區管委會主任姜某某嚴重違紀違法案查辦過程中,就曾遇到定性難題。姜某某利用職務便利幫助多名老闆參與工程建設,他自己則提前退休,並授意一部分老闆在他退休後再兌現好處。某商人老闆就許諾送姜某某20萬元,感謝其幫助承攬工程,姜某某同意並讓該老闆暫時保管。退休後,他就向該老闆“借款”21萬元,但只償還了1萬元。

在重慶市紀委監委指導下,九龍坡區紀委監委全面蒐集證據,準確把握紀法規定,認定20萬元所謂“借款”,爲雙方對行受賄犯罪的掩飾,應當計入受賄金額。最終,法院依法認定這筆資金爲受賄既遂。

“劉某授意相關人員通過擬定虛假借條、發送虛假催款還款短信等方式,掩蓋受賄事實,但其本質是權錢交易……”日前,在雲陽縣紀委監委清風講堂上,該縣案件審理室負責同志結合該縣土地儲備整治中心原副主任劉某“以借爲名”受賄案,對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類型特徵、構成要件、認定標準等進行專題授課。

“查處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對監督執紀執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加強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建設。”重慶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該市紀檢監察機關分條線、分板塊儲備熟悉財務、審計、金融、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探索建立辦案專家庫,編制辦案工作指引,不斷加強辦案思路、突破策略等實踐經驗總結提煉。同時,採取專題培訓、集中研討、案件覆盤、跟案實訓等方式,針對性強化穿透思維,提高有效查處水平。(記者 羅澤旭 通訊員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