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政策 視選後美加關係而定

加拿大總理卡尼對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採強硬態度,帶領自由黨民調谷底反彈略勝保守黨。(路透)

加拿大28日將舉行大選,學者認爲,川普是本次大選最大外部因素,但這是不可控的,加國人民的確也因爲關稅對川普大感不滿;至於兩岸關係,學者指,加拿大在孟晚舟事件後感受到中國威脅,對華政策不會有太大調整,但對臺關係,尤其軍艦航經臺海方面,則將取決於美加關係以及川普對西太平洋態度。

加拿大總理卡尼對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採強硬態度,帶領自由黨民調谷底反彈略勝保守黨,有望持續執政,不過選舉變數仍多,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直指,川普是加拿大最大外掛,但他卻不是可控的。

張登及表示,外界普遍猜測本次選舉關鍵在於誰能因應川普衝擊,但球其實是在川普手上而不是加拿大,不是加拿大做出多少讓步就能讓川普滿意。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也指,加拿大對川普十分憤慨,其實過去加拿大就曾認爲美國是其威脅,這也是爲何在對等關稅衝擊中,加拿大是採取強硬態度的國家之一。

加拿大近年也派遣軍艦航經臺海,此一態度是否隨選後改變?未來如何影響兩岸關係?張登及認爲,若自由黨繼續執政,加中關係仍取決於美加關係,若美加無法在關稅上達成一致,加拿大可能轉而參考歐洲、澳洲等國對華政策,但調整幅度不會太大。

張登及續指,至於臺加關係,若美國仍保持拜登政府時期對臺海強硬立場,加拿大也沒必要退出;然若川普對中以科技、貿易、關稅優先,軍事次要,加拿大也沒太大動機單獨行動。不過最終仍會因美加關係改變,決定是否繼續配合美國政策。

馬準威說,中加關係因孟晚舟事件受到很大傷害,也讓加拿大人感覺到中國威脅,不過這不會連結到支持臺灣。過去加拿大巡防颱海主要是跟隨美國,但未來美加關係生變下,是否繼續在軍事上配合,恐怕無法像過去一樣順暢。不過他也認爲,即便美加行政部門有矛盾,軍事部門整合度應還是很高,後續巡防頻率不會增加,但仍會常態通過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