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防“卷”對外抗“壓”,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面臨突破考驗

8月6日至7日,2025中國(上海)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舉行,與會的業內人士、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及專家學者有一個相近的判斷,中國新型顯示產業正面臨着由大到強的嬗變。

在這個過程中,對內要防止行業內卷,對外要增強抗壓能力。

不內卷,專注技術進步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理事長陳炎順在演講時表示,行業需要競爭,但需要按照市場的要求來競爭,在有序競爭中確保行業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他同時強調,當前政府部門都在提倡不要去內卷,LCD行業(液晶顯示器)應該說保持了行業的基本穩定,也保證了這個行業在市場環境依然嚴峻的前提下還能保持發展。

“我們呼籲大家,把這種行業的自律、自覺穩定住,讓我們半導體顯示行業成爲第一個‘不內卷’、專注於技術進步的行業。這樣我們就能夠爲國家、爲產業作出更大的貢獻。”陳炎順說。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樑新清6日在接受媒體聯合採訪時也表示,“可以很欣慰地說,與其他行業相比,新型顯示產業的優勢更爲顯著;與內卷嚴重的行業相比,這個產業表現非常出色。”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新型顯示產業規模逆勢增長17%,達到2198億美元,其中,我國新型顯示產業規模佔據全球半數,達到1080億美元。

大而不強的情況依然存在

新型顯示首批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年來,我國在顯示面板大行業方面的投資已經以萬億元計。但領先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方面還存在短板。

在這一行業,雖然當前我國整體出貨量達到全球的70%,然而實際銷售收入並不理想,收入並未達到70%。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技術領先的高附加值產品佔比不高。如果形象地比喻,就是別人在吃肉我們在喝湯。

現在,新型顯示產業的技術迭代還在加快。樑新清此前表示:“當前,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未來目標是做成‘長板’產業,不僅實現產業鏈安全,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出強有力的支撐,更要實現創新引領,承擔起推動全球顯示產業持續發展的責任,對全球顯示產業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我們發展這個產業的本意是爲全世界打工,這肯定不行。”樑新清進一步說,如此大的投入對整個基礎產業和上游產業沒有一點拉動作用,那也是不行的。

爲了追趕產業差距,實現G8.5及以上液晶玻璃基板國產化,國家有必要統籌資源,發展國內領軍企業。

我國新型顯示產業上游正逐漸解決生產在國內、材料在國外、關鍵材料看臉色的窘境,實現裝備、材料大比例本土化的跨越。

對外增強抗壓能力

當前,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面臨挑戰,上游核心原材料(如國產化率最低的基板玻璃)推進國產化進程中遭遇到阻礙,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內新型顯示企業希望突破外部束縛。

“基板玻璃之於顯示面板,正如硅片之於芯片——既是物理載體,更是技術命脈。”樑新清這樣比喻。

作爲國內新型顯示行業上游的一家規模化龍頭企業,正面臨國際行業巨頭的13起調查和訴訟。記者注意到,國際巨頭之所以頻繁提起調查和訴訟的重要原因是國內在新型顯示產業方面技術逐步靠近和市場佔比的增強。

數據顯示,目前在該產業高端領域,國際巨頭佔比達到50%以上,國外企業總佔比在90%左右,留給中國企業的空間不到10%。

不過,記者採訪發現,不要小瞧這不到10%的佔比,有新興力量加入市場競爭對價格影響很大。

前述企業相關負責人舉例道,隨着這一領域的某款高端產品國產化,一片玻璃售價從1000多元降到二三百元。這就是市場中的攪動效應,會給普通消費者帶來利益。

針對外部壓力,這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這一過程中,傳統的行業巨頭需要鞏固領地,會通過各種方式對後來者設置障礙,但最終會尋求利益均衡的最大公約數。

中科院院士、新型顯示產業領域權威專家歐陽鍾燦6日在接受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在遵守國際規則前提下,加強技術交流與聯合研發,推動全球產業鏈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