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左小蕾:市場擔憂通縮,是因爲這個閉環還沒走通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出品|本站財經智庫

2025年是中國經濟復甦和轉型的重要之年,中國經濟面臨哪些關鍵挑戰?歲末年初,本站財經智庫推出特別節目《2025,關鍵挑戰》,邀請國內知名經濟學家、企業家深入解讀2025中國經濟將要面對的重要機遇與挑戰。

第三期:

2025關鍵挑戰:市場擔憂通縮 是因爲這個閉環還沒走通

對話嘉賓:左小蕾(經濟學家)

左小蕾深度解讀:市場擔憂通縮 是因爲這個閉環還沒走通(來源:C位觀察)

近期,市場上對於“通縮”這一經濟現象的討論熱烈,經濟學家左小蕾給出了專業分析。

左小蕾認爲,按照傳統經濟學來看,CPI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則意味着進入了通縮,目前中國 CPI 處於0.2% - 0.3%,雖未達通縮標準,但是,CPI接近零增長的狀態引發市場對未來CPI進一步下滑的擔憂,其主要原因是消費恢復緩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而CPI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價格關聯度高。

左小蕾分析了在貨幣供應量增長的情況下物價仍下跌的原因。通常,貨幣發行增長會刺激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增加收入,從而推動消費和物價上升。但目前中國的情況是這一過程並未完全形成閉環,這說明貨幣發行可能未充分進入實體經濟,未創造出足夠的就業機會,導致工資增長和消費推動作用不明顯。

左小蕾提到,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是宏觀調控政策,需要加強宏觀調控政策對實體層面,特別是能夠創造就業機會領域的作用,讓政策產生投資一創造就業一工資收入增長一消費支付能力提高一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一再投資的良性循環。宏觀調控政策拉動消費上升推動終端價格上漲的同時,經濟穩中有進的 效果也會顯現。

左小蕾還提到結構性失業問題,認爲很多工作沒有人願意做,如居家養老、護理和醫院護士等崗位短缺。她指出,部分人感覺就業難,一是結構性失業,部分崗位無人願做;二是擇業觀念變化,傾向於輕鬆工作;三是科技發展使傳統勞動密集型崗位減少,同時互聯網、AI 等創造了新就業機會,如電商、物流、直播等行業。爲解決當前問題,需檢討央行貨幣流向和財政投資對就業機會創造的效果。基礎設施投資應關注創造各層次就業機會,如無人駕駛汽車推出後"產生許多提供售後服務的新的崗位,例如後臺監測,運營管理,汽車維護等等,但是需要配套轉崗培訓"。補貼政策短期內可拉動再生產和就業,但要關注其可持續性,推動經濟良性循環。

左小蕾:AI或可改變教育資源不平等的狀況(來源:C位觀察)

在教育方面,左小蕾提到,高考制度雖有弊端,但在目前情況下仍是相對公平的招生制度。她建議藉助AI系統,改變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資源不平等的現象,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非單純進行知識灌輸。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