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三隻松鼠:面對寒冬,中國企業要有怎樣的格局?
在穿越寒冬之後,三隻松鼠迎來了蛻變。
剛剛過去不久的“三隻松鼠111線下品銷大會”上,創始人章燎原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未來不是一個企業跟一個企業打仗,是生態和生態的競爭。”
對於這次品銷大會,外界最爲關注的是三隻松鼠未來的動作——發力線下。
很多人提出質疑,現在傳統零售業都在轉型線上,爲什麼松鼠還要做線下?這和生態又有什麼關係?
循着三隻松鼠近一年的轉型過程,無相商業趨勢近日深度探訪三隻松鼠蕪湖總部,尋找背後的答案。
去年的11月,零食巨頭紛紛開啓降價策略,甚至有行業大佬發了內部信:
“不走這條路,就是死路。”
然而一年過去,行業最先拿出成果的,是三隻松鼠。
今年三季度報的零食巨頭裡,三隻松鼠的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了211.55%,在當前消費市場不振的情況,這份財報非常罕見。
潮水變化的時候,勝利往往屬於最先做出改變的那一個人。
早在發出公開信的一年前,章燎原就在內部會議上明確了三隻松鼠未來的路——“高端性價比”。
三隻松鼠包裝車間
什麼叫高端性價比,相比於“降價”,章燎原的“高端性價比”戰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企業掉入“卷價格”的陷阱。
降價有兩個陷阱,一個是不降成本只降價,另一個是通過降低品質的方式去降價。
而三隻松鼠的降價,則是通過“鏈路更短、工具更先進、組織更協同”,實現全品類、全渠道在交易全鏈路總成本領先的基礎條件下,實現產品更高品質,更有差異化、價格更親民。
“降低成本”和“提升質量”這看上去是一組矛盾的詞,但章燎原看到了破解矛盾的方法——通過企業組織結構調整,來降低成本,從而實現在堅守品質的前提下,減少其他非必要的投入。
比如堅果禮包這件事,能不能根據市場和客戶需要,定製專門的產品組合,讓消費者花同樣的錢,吃到更多的品種?
能不能把企業部門業務關係梳理梳理,降低內耗,提升團隊的效率和戰鬥力?
能不能降低供應鏈成本?比如,投入自己自動化的生產設備,讓自有產品更加標準化,把前端放到後端,儘可能簡化工作流程,優化服務生產動線。
三隻松鼠自動化工廠
對很多企業而言,什麼是本質?
本質就是自己能爲消費者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質量,而絕大多數休閒零食的核心本質就是健康和好吃。
章燎原曾經反思,三隻松鼠當年藉助電商崛起,靠的就是性價比,可當松鼠上市之後,虛頭巴腦的東西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貴,組織也越來越臃腫,偏離了初心。
“低價格不是戰略,低成本纔是戰略。”——章燎原。
怎麼撿起初心?三隻松鼠的內部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組織變革。
一方面,進行產、供、銷整合,在堅果品類,實現了基本自主製造,把控了質量和成本,同時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殼堅果加工產業集羣,建立雲倉,聯合上下游共同降本增效,實現總成本的領先。
拿堅果示範工廠來說,在加工費與行業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工廠夏威夷果市場滿意率相比行業水平提高34%以上,實現了堅守本質的降成本目標。
三隻松鼠全球優質堅果直採
另一方面,是改變組織的構架和目標。
章燎原發現,過去的業務員和經銷商的對接大多是無效運作,跑腿、店訪等環節都可以省去,三隻松鼠要用數字化工具來掀起組織的變革。
爲此,三隻松鼠團隊搭建了一整套數字化的系統,每個人都能看到他分管的平臺,做的這款商品賣得怎麼樣,客戶反饋怎麼樣,公司怎麼調整生產,作出決策。
比如在北方,單提禮盒不好賣,經銷商可以直接提意見,三隻松鼠就根據響應作出調整,做雙提禮盒。
比如運營團隊發現某個產品的銷售額、訂單量上升,就能立即在平臺上查看生產和庫存情況,從而調整運營策略。
這個過程是消費者說了算,而不是“領導”說了算。
大型商超裡三隻松鼠禮盒堆頭
此外三隻松鼠還建立了溝通與市場反饋機制,通過數字化組織協同平臺,以及客服在線協作平臺,實現消費者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處理,從而實現前端銷售與後端生產、供貨體系的高效拉通。
與此同時,供應商也可以在線實時接收三隻松鼠派發的訂單信息,提前做好備料和排產。
章燎原說:
“我們公司現在實行不打卡制度……現在的組織管理不能自上而下,要敬畏市場,敬畏消費者,消費者說你好就好。老闆不知道市場,千千萬個一線人員知道市場,把權力給他們就行了,我們公司就是這麼做的。”
有媒體詢問章燎原,三隻松鼠2019年的100億和2024年的100億,有什麼不同時,他說:“前者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後者知道自己是誰。”
三隻松鼠是怎麼認識自己的?
就是通過數字化工具,讓每個人都直面市場,直面消費者,從而建立起公司高效的協同組織力。
讓組織聽命於市場,讓商品直達終端,讓成果隨時在線,讓個體的價值最大化發揮。
三隻松鼠自動化流水線
企業格局,往往源自於獨特的成長經歷。
2022年,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三隻松鼠陷入“至暗”時刻,被迫創新,從價格戰的泥潭率先走了出來,學會了依靠組織力來提升效率,優化結構。
2020年,三隻松鼠孵化嬰童食品子品牌小鹿藍藍,主營寶寶零輔食。
帶領團隊的大將之一,是公司負責設計的90後員工李子明。
儘管過去李子明一直負責的是設計工作,但長期和每個部門的業務協同中,不斷深化了對產品端、運營端的認知,在決定要創立小鹿藍藍前,李子明高度認同這個品牌的定位,主動請纓,章燎原也選擇了相信年輕人,讓李子明擔任項目的負責人之一。
小鹿藍藍品牌負責人李子明
爲了讓李子明們放開手腳去幹,整個三隻松鼠都爲小鹿藍藍團隊開啓綠燈,並且採取“一品一鏈”模式,爲小鹿藍藍構建一條新的供給體系。
“公司在人、財、力上給到了全力支持,讓小鹿藍藍在創業初期能成爲行業黑馬,在寶寶零食賽道異軍突起。”
年輕化的戰鬥隊伍,絲毫不輸於主品牌三隻松鼠,從搭建團隊,到市場調研,再到產品策劃,小鹿藍藍僅僅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
而在新品牌上線218天后,小鹿藍藍的全渠道銷售額就突破了一億。
2022年,在章燎原及品牌平臺合夥人們的帶領下,小鹿藍藍進行了品牌升級,定位爲“兒童高端健康零食”,在原有高端性價比基礎上,進一步開闢了兒童健康零食系列。
一年之後,小鹿藍藍交出了驚豔公司,乃至資本市場的成績單:2023年實現營收5.88億,同比增長19.76%,上線新品超200款,其中鱈魚腸、功能軟糖、果泥、山楂棒等爆款新品位列電商品類第一……
短短數年,小鹿藍藍躍升成爲兒童高端零食頭部品牌
很多公司的轉型難點,就在於新舊組織的銜接不暢,新團隊處處受到舊團隊的掣肘。
但三隻松鼠卻以市場爲導向,以成果爲目標,讓團隊中的人放開手腳去幹。
李子明強調,小鹿藍藍團隊每週都有一個和章老師單獨業務交流、彙報工作的時間。
而這樣的案例在今天的三隻松鼠比比皆是。
“我們松鼠有248個mini CEO,他們都是年輕人,而且不少是大學剛畢業出來才兩年的。”
三隻松鼠的黨委書記潘道偉談到松鼠的成長,感慨萬千:
“因爲數字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去洞察目標,因爲目標能夠讓我們每個人都更好的完成一輪自驅的成長,最終完成人才的創造。”
很多企業從初創到集團化的公司,都會伴隨業務繁雜,組織層級增加、決策鏈路變長、內部響應遲鈍等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活力下降、效率變低。
而三隻松鼠則是讓組織機構直接接受市場的洗禮,讓子業務放飛,讓個體在中間發揮出最大的能動性和價值。
Mini CEO幹得好,就有機會成爲“合夥人”,成爲三隻松鼠的高管和高管助理,如果能力被考覈進一步驗證,公司就會幫他把“格局”打開,傾注資源給他3~5年的機會讓他放手去幹,如果目標做到了,三隻松鼠就評估價值,讓他成爲事業合夥人,和章燎原“肩並肩”。
從經營決策權角度看,這叫放權,而從市場競爭層面看,則是遵循市場爲本的經營邏輯。
各個業務集團可以自己面對市場伸展手腳,完全釋放各自的能量,按照市場和數據做決策,而所謂的“創新與變革”,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獨木成林。
從經歷危機,到走出寒冬,站在三季度高增長的成績單上,三隻松鼠並沒有滿足。
因爲在剛剛過去的寒冬裡,三隻松鼠意識到了企業的目標不僅僅是一個人,一個企業,而是一羣人,一個生態。
在談到未來三隻松鼠的成長目標時,章燎原明確指出了三隻松鼠要成爲全品類、全渠道、全域協同的生態經濟平臺。
全品類是指三隻松鼠不僅僅要做堅果,所有零食品類,三隻松鼠都會涉及。
全渠道,則是從電商渠道拓展到線下渠道,實現線上線下的全業態佈局。
全域協同的生態經濟平臺則意味着三隻松鼠不僅僅是要做一家企業,更是要做出一種生態來,在這個生態上,年輕人更容易成長,創業者更容易成功,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三隻松鼠線下門店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空的概念,但深入瞭解三隻松鼠所經歷的週期過程後,我們發現,這是一個企業的格局使然。
就拿三隻松鼠進軍線下的戰略來看,很多人認爲,這是因爲三隻松鼠線上已經做到了TOP 1,很難有增量,現在要和線下搶生意了。
從三隻松鼠的動作看,三隻松鼠不是要做線下,而是要“重塑”線下。
過去兩年,量販零食店開遍了大街小巷,通過資本的補貼,把價格打得很低。
此外,線上的低價平臺也讓不少線下的夫妻老婆店、便利店、商超、社區超市的銷售越來越差,不少實體店都關門了。
在章燎原眼裡,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三隻松鼠進軍線下,不是要去搶佔市場,而是要去賦能,讓更多人通過三隻松鼠,獲得更好的成長。
傳統的量販零食店,主要賣白牌產品,雖然價格很低,但是產品品質難以把控。
三隻松鼠的賦能,建立接入松鼠的自有供應鏈,保證低價的同時,帶來品質的飛躍。
就拿三隻松鼠收購愛零食、愛折扣來說,其本質的目的不是讓他們成爲三隻松鼠的自有店鋪,而是根據零售商的數據,來調整整個後端供應鏈,獲得規模效應,獲得低價優勢,從而反哺千萬合作商鋪,幫助他們賣得更好,利潤更好。
如此,創業者做生意就會更簡單,運營和拿貨上的事,三隻松鼠都幫你搞定了,你只要上架賣貨就好。
而且,三隻松鼠也對賦能的零售商採取了更包容的態度——你不僅可以賣三隻松鼠的品牌,也可以賣別的品牌。
三隻松鼠線下門店
在“三隻松鼠111線下品銷大會”上,很多人聽到三隻松鼠的這番發佈後,都潸然淚下,不是因爲演講講得好,而是觸景生情——三隻松鼠真的把格局打開了。
三隻松鼠做線下,不是去線下卷,而是賦能線下,尤其是賦能線下發展的不那麼好的中小區域品牌,甚至說就是在經歷寒冬的企業。
賦能的目的,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塑造一個產業生態,這個生態就是讓更多的人更好的成長,更好的賺錢。
而那些投資併購的對象、加入三隻松鼠的夫妻店,不是子公司,不是加盟商,而是事業合夥人,是生態中的一份子。
這就是章燎原所說的“從一個人,到一羣人”。
然後“一起做”,做出一個大家都有錢賺的生態來。
在三隻松鼠內部,章燎原的暱稱
從“松鼠老爹”切換爲“章老師”
章燎原計劃,在未來5-10年之內把自己的股份稀釋到最低,目標是讓三隻松鼠成爲一個社會化的企業。
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三隻松鼠已經不是原來的三隻松鼠了。
因爲從內部架構看,三隻松鼠已經不是章老師帶着大家去創業,而是每個人都在創業。
三隻松鼠的目標,是再造“N個三隻松鼠”,打開的,也是更具想象的空間。
而在商業競爭內卷的當下,三隻松鼠自我變革的氣象,攪動了經濟社會的一泉活水。
“我們最擅長的是讓競爭實現商業和平,讓老百姓更美好地生活。”章燎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