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地方 發展新篇 | 山東“惠循環”平臺築牢以舊換新安全防線
開欄的話
中國發展如巨筆繪就壯麗畫卷,地方作爲堅實基石,正以多元創新之路書寫新篇。本報推出“對話地方 發展新篇”系列報道,深入各地,訪談相關負責人,聚焦全國各地在時代大潮中的創新探索與奮進之路。
從文旅融合新亮點到消費提振新策略,從鄉村振興新成果到產業升級新佈局,我們將全景展現各地緊抓時代機遇,踔厲奮發的生動實踐,見證地方如何以創新之筆繪就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新座標。
繼去年10月開出全國首個以舊換新罰單,取消 5 家“一機多賣,騙補套補”違規經營企業家電以舊換新參與資格後,4月3 日,湖北省商務廳再度發佈公告,取消潛江市妙達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等 15 家以舊換新銷售實施企業資格;其後,榆林市商務局6月13日發佈《關於對榆陽區6家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參與商戶違規問題處理情況的通報》,這是陝西省首單以舊換新違規處理事件;6月16日,浙江累計立案查處消費品以舊換新價格違法案件76 起……
自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在巨大財政補貼的誘惑下,一場套補騙補者的“圍獵”正在全國展開,序列號造假、虛開發票、偷換能效標識等弄虛作假手法層出不窮。面對挑戰,全國多地實施從發票實名制到“四單一致”覈驗等舉措,構築起一張預防套補騙補的“天網”。
騙補手段五花八門
降低消費者信任感
記者梳理髮現,序列號造假成爲騙補的“基礎手段”。不法商家通過複製或僞造產品序列號,實現“一機多賣”。能效標識偷換是另一種常見欺詐手段。部分商家將低能效產品貼上高能效標識,騙取額外 5%的補貼差價。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對此採取零容忍態度,警告商家“嚴禁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假亂真”行爲。
發票虛開則是騙補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在甘肅慶陽,一家涉稅中介機構利用代理記賬的 7 家公司,編造虛假身份信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263 份,稅額 264.68 萬元。公司實際控制人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與此同時,臨時提價等行爲也已進入監管視野。
不少消費者反映,一些家電銷售門店在消費者選定商品並準備享受以舊換新補貼之際,突然臨時提價或巧立名目增收費用,使得政策承諾的優惠大幅縮水,甚至形同虛設。當消費者屢屢遭遇價格陷阱,對以舊換新活動乃至整個家電市場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時,其換新意願必然受挫。這不僅直接抑制了當下的消費潛力釋放,長遠看更將阻礙國家推動綠色智能家電普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實現。
拉緊政策高壓線
各地築牢防騙補體系
從宏觀角度來看,套補騙補行爲已直接威脅到促消費政策的實施效果。今年3月19日,青海省三部門聯合發佈告誡書,劍指以舊換新中的各種亂象。文件措辭嚴厲且指向明確:不得以次充好騙補;不得違規開票;不得“退貨不退補”“一機多賣”套取補貼。
這些行爲被明確定性爲違法紅線,一旦觸碰,企業將被立即取消參與資格,補貼資金全數追回,並列入黑名單,永久不得參與政府補貼活動。
發票管理成爲堵住騙補漏洞的關鍵戰場。青海省要求企業確保銷售單、支付單、送貨單、發票“四單一致”,實現全流程可追溯。
四川省更進一步,推出消費發票實名制,要求發票必須包含消費者實名信息、商品品類和型號。“發票需扣除包含政策補貼在內的各種價格優惠,確保真實有效,這對騙補套補具有杜絕震懾作用 。”四川省商務廳強調。
在深圳,監管部門的警告更加直白:嚴禁虛假空刷套補、提價返款套補、惡意串通騙補。這些要求背後,是國家正築牢防騙補體系,打擊試圖鑽政策空子的灰色手段。
數字化精準管控
“惠循環”平臺以技術破局
當以舊換新領域的套補騙補亂象在各地出現之時,2025 年1月全新升級的山東“惠循環以舊換新數字化服務平臺”,恰似一劑精準“解藥”。平臺開啓品牌廠商深度入駐通道,以“政企協同治理”爲核心,編織起一張嚴密的數字化風險防護網。
惠循環以舊換新數字化平臺總經理張峰揭開技術革新的奧秘:品牌廠商接入平臺系統後,新機出廠規格型號、序列號、官方指導銷售價格及手機等數碼產品的 IMEI 碼、激活日期等關鍵信息,與補貼資格實現“多位一體”強綁定。這一創舉從供應鏈源頭精準狙擊騙補套補行爲,讓“一機多賣”“序號造假”“先漲後補”“以次充好”“僞造代理資質”等違規操作無所遁形。
值得一提的是,平臺自建能效、水效及商品條碼覈驗數據庫,如同爲補貼審覈裝上“火眼金睛”,將“虛報水效、能效等級”“虛報產品備案類別”等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銷售企業數據系統與平臺直連,則構建起全流程智能覈驗閉環。消費者線下交舊、購新的每一個環節,信息都能實時覈驗、全鏈路自動存檔。在大幅精簡人工填報流程的同時,平臺利用區塊鏈存證、加密算法等前沿技術,爲關鍵數據加上“數字鎖”,徹底杜絕篡改隱患。如此一來,補貼審覈效率提升超 50%,準確率近乎 100%,真正實現高效與嚴謹兼具。
“開放平臺深度入駐,標誌着監管思維的重大革新。”山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指出,這一舉措推動監管從政府“單打獨鬥”轉變爲政企數據共享、責任共治的全新格局。它既是爲誠信經營主體撐起的“保護傘”,也是高懸於違規者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通過數字化的精準管控,每一筆惠民資金都能精準滴灌到百姓與合規企業手中,讓以舊換新政策的紅利真正落到實處,爲消費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文|記者 李希平 □ 李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