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閣揆應傾聽民意 憤而離席失格
卓榮泰應傾清民意,卻突然離席,有失政府官員高度。(中時資料庫))
民主政治的價值,從來不在於權力的強弱,而在於政府能否誠懇傾聽人民的聲音。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在花蓮光復鄉前進指揮所,面對立法院國民黨總召傅崐萁發言,竟未等對話結束便逕行宣佈散會、轉身離去,這不僅令人錯愕,更傳遞出一種傲慢的訊號:政府選擇迴避民意,而非正面面對。
院長的職責,除了推動政策、統籌行政,更應成爲溝通協調的橋樑。立委的質詢與建言並非私人意見,而是來自選區選民的真切訴求。拒絕傾聽,就是拒絕民意;在災難發生、民怨沸騰之際憤而離席,更是對受災鄉親的不尊重。政府若連最基本的對話都不願意進行,又如何期望人民信任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尤其此次會議涉及的是災民權益、救援進度與重建方向等重大議題,民衆的焦慮與不安,理應得到最高層級的迴應與安撫。然而,卓院長不僅未展現同理心,還以「另有行程」爲由離場,讓外界不禁質疑:十七條寶貴人命與十多位失聯者的安危,難道不如一場公務行程重要?
政治領導的高度,不在於逃避尖銳批評,而在於能否在壓力下傾聽不同聲音,並在對話中找出共識。行政院長若在最該展現胸襟的時刻選擇背對民意,不但損害政府形象,也讓社會撕裂更加嚴重。
卓院長之前邀請傅總召參加中央防災會議,展現了包容姿態與合作誠意,值得肯定;然而,這次事件卻讓原本的好印象大打折扣。民衆期待的是能「坐下來解決問題」的行政團隊,而非「轉身離去不聽批評」的政治人物。
民主政治需要對話,政府與民意的距離不能靠權力拉近,而要靠耐心、傾聽與誠意。卓院長若真心關懷災民,就應走進問題核心、聽進人民心聲,而不是用一個轉身讓人民看見官僚的傲慢。唯有如此,政府才能贏回信任,重建社會的信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