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車界|定向增發購車指標、優化限行限購:汽車消費潛能釋放新引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雪
4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指導限購城市針對長期搖號家庭和無車家庭等重點羣體定向增發購車指標。這一政策旨在解決部分家庭長期搖號未中以及無車家庭的用車需求,通過精準施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迴應民生需求,提振消費信心
當前,部分城市仍存在汽車限購、限行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車意願。此次政策調整,鼓勵相關地區優化汽車限購限行措施,降低消費門檻,調整限行時間和區域,從而更好地滿足居民的汽車購買需求。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釋放消費潛力,還能提升汽車使用的便利性。
從政策目標來看,這一措施聚焦三大方向:
促進社會公平:長期未中籤家庭在傳統搖號機制中處於弱勢,定向增髮指標可優先滿足剛性需求,減少“久搖不中”引發的社會不滿。
激發汽車消費:通過釋放被壓抑的購車需求,直接拉動汽車銷量,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助力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推動綠色轉型:政策明確鼓勵增髮指標向新能源車傾斜,既符合“雙碳”目標,又規避燃油車擴容的環保壓力。
二、多地積極響應,政策落地可期
近年來,多地已積極響應相關政策,探索放寬購車限制的措施。例如,北京、天津、廣州、杭州等地已通過定向增髮指標、優化搖號規則等方式,滿足部分羣體的購車需求。此次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將進一步推動各地細化落實政策,讓更多消費者受益。
以北京爲例,2025年已面向無車家庭定向增發4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佔全年新能源指標配額的50%,且增髮指標僅限購買純電車型。這一政策設計既迴應了民生訴求,又強化了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引導。
政策落地效果顯著。北京2024年曾定向增發2萬個新能源指標,中籤家庭購車週期平均縮短3年以上;天津2024年針對無車家庭定向配置3萬個普通車指標,帶動當月新車銷量環比增長18%。更值得關注的是,廣州、杭州等城市通過“階梯搖號”“久搖不中直接申領”等機制,使累計搖號72次以上的個人中籤率提升至80%以上,真正實現了“久搖必中”。
二、從“總量控制”到“動態調節”
政策調整的另一大突破在於優化限行限購措施,推動汽車消費管理從“購買限制”向“使用管理”轉變。上海已率先將非戶籍人員參拍資格中的社保繳納年限從3年縮短至1年,杭州取消區域指標申請限制,深圳則探索實施“郊區指標差異化配置”,允許在非核心城區使用燃油車。這些舉措既緩解了核心城區交通壓力,又釋放了郊區消費潛力。
政策鬆綁的深層邏輯在於激活存量需求。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普通小汽車搖號中籤率僅爲0.25%,但家庭搖號參與率高達42%。通過定向增髮指標,北京、天津等地預計每年可釋放約15萬輛潛在購車需求,相當於新增一箇中等規模城市的年銷量。這種“總量控制+精準投放”的模式,既避免了全面放開可能導致的交通擁堵,又通過動態調節機制保障了政策彈性。
三、從“單點突破”到“全鏈激活”
購車指標增發與限購鬆綁的疊加效應,正在引發汽車產業鏈的連鎖反應。首先,新能源汽車成爲最大受益者。北京增髮指標全部限定爲純電車型,杭州對“久搖不中”者申領新能源指標實施綠色通道,推動2025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45%。其次,二手車市場迎來政策紅利。隨着“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全面落地,跨區域流通效率提升30%,二手車交易量同比增長22%。
更深層次的變革在於消費場景的重構。商務部等部門部署的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將政策觸角延伸至汽車改裝、房車露營等新興領域。例如,杭州試點放寬輕型越野車改裝限制,帶動相關改裝企業訂單量增長50%;成都推出“房車營地+充電樁”一體化項目,使房車露營消費規模突破10億元。這些創新不僅延伸了汽車消費鏈條,更創造了“購車-改裝-旅遊”的新消費生態。
四、從“政策刺激”到“系統優化”
政策紅利的釋放需要配套體系的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強調,優化限購限行必須與交通治理、能源轉型、金融支持等政策協同推進。北京通過“城市大腦”系統優化公交專用道通行管理,使高峰時段道路資源利用率提升25%;上海試點“車網互動”充電模式,允許新能源車反向供電給電網,每度電可爲車主節省0.8元充電成本。
金融創新也在爲汽車消費賦能。多家銀行推出“新能源車專屬貸款”,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利率較傳統車貸低0.5個百分點;保險公司開發“充電樁責任險”,覆蓋因充電設施故障導致的第三方損失。這些舉措降低了購車門檻,提升了消費信心。
從定向增發購車指標到優化限行限購,政策調整的背後是“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與“雙碳”目標的深度融合。當一輛輛新車駛入家庭,帶來的不僅是出行方式的改變,更是消費升級的浪潮、產業轉型的動能和城市治理的智慧。在這場政策與市場的雙向奔赴中,中國汽車產業正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汽車消費作爲大宗商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定向增髮指標政策,不僅是民生關懷的體現,更是“擴大內需”戰略的關鍵抓手。通過優化限購限行、強化配套支持,政策有望實現個人出行便利、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多贏局面。同時,該政策也將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推動汽車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未來,隨着試點經驗推廣和細則完善,汽車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爲中國經濟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