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銀髮族有閒錢 詐團眼中肥羊
臺灣詐騙集團犯罪橫行。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旅居英國女子貼文稱在臺老父遭詐騙羣組騙走三千萬元房產引發熱議,警方指出,詐團看準高齡者退休有閒錢,資訊獲取較慢,容易誤信話術,常以假投資、假檢警、假親友等手法詐騙,民衆不可不慎。
警方表示,高齡者通常手握退休金,子女或在外工作,且退休長者常自信見識足夠,自認爲不易受騙,愈是如此愈不容易意識到自己步入詐騙陷阱,即使是退休公務員也有遭詐風險。
詐團看準長者心理,多以投資名義接近,吸引被害者加入網路羣組後,一邊強調「是內線消息,不能對別人透露」,阻斷被害者識別詐騙的機會,一邊「一人飾多角」,以投資專家、講師、專員、學員、素人等角色,不斷洗腦被害者,製造即將獲利等假象。
詐團也會利用獨居長者孤獨感,假冒親友、鄰居噓寒問暖,取得信任後,藉故借錢或推銷高價商品,詐團還會假扮許久未見的親友,巧立名目借貸,指示被害者匯款等。
許多高齡者受騙後,短時間未能反應,直到交出錢財後遲未獲利,或見詐團突然失聯,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但錢財早已難追回。
有部分長者即便意識到自己受騙,基於羞愧不願向子女、親友透露,曾有高齡長者受騙損失百萬元,子女知悉後一時無法接受,質問「怎麼那麼不小心?」受害老婦最後想不開走上絕路。
此外,高齡長者也常遭受假檢警、假冒公務員手法詐騙,因長者接受網路訊息相對不易,詐團假冒公務員傳訊並出示假造公文等,許多長者一時難辨真僞,不小心就上當。
警方提醒,民衆若接獲不明來電提及依指示匯款、操作ATM等關鍵字,或稱有低風險、高獲利投資方式,可向警方查證;此外詐團常利用民衆親友不在身邊,針對高齡者行騙,民衆平時可與家人之間互相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