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陸潛艇部隊演練「艦艇封艙」前艦長曝堵漏失敗嚴重後果
大陸海軍潛艇部隊執行遠航任務的畫面曝光。(圖/央視)
8月1日適逢大陸八一建軍節,《央視》今(31)日首次披露一段大陸解放軍新型潛艇遠航片段,只見模擬艙室突發管路破損的情況時,水手們即刻封艙漏堵,在悶熱艙室留着汗珠作業。海軍潛艇部隊馬曉輝也在影片中指「一旦封艙,就是面臨生死」,若遇敵情而不能浮起的狀況時,只能捨去性命、封閉艙室,誓死保證任務的完成。對此,《中時新聞網》也獨家訪問前海軍中權軍艦艦長張競,說明爲何海軍一旦「封艙」,便是攸關生死。
據大陸官媒《央視》今日曝光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執行遠航任務的畫面,報導指出,潛艦部隊執行遠航任務時,舵手的定深誤差不能超過1米(100公分),左右誤差不能超過1度,如果有敵情,深度把控不好,就有可能暴露行蹤。
曝光片段中,則有一段模擬演練某艙室突發管路破損的狀況,而舵手們接到遠航命令即刻出發、封艙漏堵,並在封閉的艙室內進行室內作業。海軍潛艇部隊馬曉輝在影片中表示「(一旦)封艙,就是面臨生死」,而自己身爲舵手,就必須鎮定,「第一時間將潛艇上升到不暴露的最大邊界」,全體官兵默契配合、在悶熱艙室留着汗珠、屏息以待,最終成功處置險情。
每一次出航,官兵都會帶上一顆椰子上潛艇,遠洋返航後再將發芽的椰子種下。(圖/央視)
馬曉輝更指,「如果有敵情在上面,而我不能浮起,怎麼辦?」只能捨去性命、封閉艙室,「這就是潛艇的戰士」,無論如何,都要保證任務的完成。
讓人關注的是,每一次出航,官兵都會帶上一顆椰子上潛艇,遠洋返航後再將發芽的椰子種下,在滿滿的一片椰林中,別具重要意義,馬曉輝也強調,「只要大洋裡有我們在,中國人的腰桿就挺得直。」
不過爲何水手一旦封艙,便是面臨生死?《中時新聞網》特此訪問前海軍中權軍艦艦長、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博士,關於《央視》該影片的相關問題。張競在看過影片後指出,任何艦艇只要因爲堵漏失敗,無法阻止海水漫入艙間,因此被迫封閉艙間時,就是喪失可用於維持浮力籌碼,自然就會讓艦艇的「浮力中心」偏移,所有操作係數與戰術運動等,都會產生嚴重變化。
除此之外,張競指出,海軍艦艇經常要透過排出或打入壓艙水,改變其壓載狀況,以便進行特定運動或操作者,其實不算少數;其中包括潛艦、兩棲船塢登陸艦、能夠實施兩棲搶退灘作業之艦艇,以及某些特種救難艦。所以當艦艇受到損傷堵漏失敗被迫封艙時,基本上都是處於戰力嚴重受到限制狀態。
至於《央視》所曝光之影片,張競亦受訪指出,此類堵漏以及救火操演,通常都是在岸上教練設施實施訓練,在真正艦艇上根本沒有辦法隨意設置火場或讓管路與甲板破洞,在艦上實施模擬操演,央視影片其實是在岸上模擬教練場所拍攝,並非艦艇實際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