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Canopia:雲南景邁山的文化遺產值得傳承

「翁窪雨林探索」是Canopia旗下一家研究機構,機構紮根雲南景邁山。這片廣袤雨林孕育着非凡的生物多樣性,也是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與佤族等南方少數民族世代守護的生態家園。

七年來,「翁窪雨林探索」聯合在地社區與科研團隊,系統梳理熱帶雨林四級垂直結構中的可食用動植物與藥用植物資源,建立動態知識圖譜。通過科學建檔與社區參與,既爲少數民族傳統知識留存數字基因庫,亦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

肩負着傳承少數民族飲食傳統與將景邁山推向都市乃至國際舞臺的雙重責任,「CANOPIA上海」應運而生。它絕非僅僅是一家餐廳,而是一個動態傳承當地社區飲食智慧的“活態文化基因庫”,更以創新詮釋構建文化傳承。

Canopia這個名稱融合了“Canopy”(雨林生態)與“Utopia”(烏托邦),寓意構建一個雨林生態烏托邦。

本次易簡財經對話Canopia的團隊,暢聊他們如何通過熱帶雨林的傳統美食,維繫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反哺當地社區發展,並開創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的雙向賦能。

易簡財經:Canopia的研究機構翁窪雨林探索,是爲什麼會建立在雲南景邁山的,是什麼原因選擇將機構建立在這裡?這個地方有什麼特殊?

Canopia:翁窪雨林探索之所以建立在雲南景邁山,是因爲這裡兼具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價值與文化遺產意義:

第一是生態獨特性:景邁山屬於雲南熱帶雨林生態核心區,跨越多個海拔和生態帶,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棲息大量特有和瀕危物種。

第二是文化獨特性:景邁山是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佤族等少數民族的祖居地,延續數千年與森林共生的生活方式,積累了豐富的傳統生態知識與飲食、藥用實踐。

第三還有其獨特的遺產地位: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已於202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翁窪團隊也曾參與其申遺過程。

第四是我們創始團隊的駐地調研的結果:Canopia團隊曾在景邁山蹲點七年,進行食材追蹤、文化田野、發酵實驗與社區共創,這種深入式紮根爲其後續的“文化提煉”奠定基礎。翁窪雨林探索不僅是一家餐廳,更是熱帶雨林的大使。

可以說這裡不僅是一片雨林,更是一個活態文化與生態知識的寶庫,因此被選爲Canopia的根基之地。

易簡財經:我們注意到,在公司成立後,協助景邁山申遺,打造了兩個沉浸式空間,一個聚焦傣族傳統醫學,一個聚焦保護瀕危知識,打造這兩個空間的難點在哪?它們能夠帶來什麼樣的社會效應?

Canopia:Canopia在景邁山建立了兩個沉浸式空間:

一個是景邁大寨:展示傣族傳統醫藥“Moya”(屬中醫系統)。這裡面主要是展示,傣醫在熱帶雨林中如何利用藥用植物進行治療,講述它在中國傳統醫學系統中的獨特地位,而且空間裡面,還會有互動展覽加上多媒體的呈現方式,讓參觀者沉浸式瞭解傣族醫學與生態的深度聯繫。

另外一個空間是芒景村:聚焦布朗族“卡南”(KhaNan)精神領袖的文化傳承。這裡面展示的是布朗族精神領袖“卡南”,融合佛教與萬物有靈信仰的文化體系,我們聽過記錄的方式,將最後一位“卡南”去世前的傳統信仰與生態儀式展現了出來。

這其中也有很多的難點:

首先就是知識隱性且口述化。傳統知識大多通過非文字方式傳承,採集與展現需高度尊重族羣語境與信仰。

其次是內容表達的難度大。既要展現療愈智慧,又要避免“民俗化獵奇”,還需要互動、多媒體和“文化倫理”並重。

還有就是瀕危性與緊迫性並存。尤其是“卡南”文化,卡南爲融合佛教與萬物有靈論的精神領袖,在最後一位精神領袖去世前被記錄,極其珍貴。

而這些內容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也是巨大的。它可以成爲文化“保存+激活”的實驗場,也可以爲景邁山申遺提供支持,還可以提升公衆對瀕危文化與生態系統的理解與保護意願。

易簡財經:除了打造沉浸式空間之外,公司又在上海開設了一家名爲【Canopia上海】的餐廳,爲什麼會想着把雲南山區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和智慧,帶到城市中來,城市中的人們又能否接受?

Canopia:其實我們覺得,城市現代性使人遠離“食物的本源”,而云南飲食文化中蘊含着生態共生、食藥同源、節氣倫理等反思現代性的智慧,這是城市中的人們所需要的;

而且我們的上海Canopia是“活態文化博物館和餐廳”的結合體,可以讓城市人通過沉浸式體驗重新觸碰土地與身體的連接;

並且我們的Canopia餐廳採用小型定員、分時多感官空間設計(每晚僅12人),降低文化隔膜,強化體驗引導。

我們認爲,城市人對於意義感、稀缺性與文化深度的追求越來越強,很多客戶都跟我們反饋,他們對“雨林、發酵、昆蟲、藥膳”表現出高度興趣與情感認同,這並不是一種“民族獵奇”,而是對飲食生態系統重建的一種藝術介入。

易簡財經:【Canopia上海】提出打造"活態文化基因庫",能否詳細闡述如何通過菜品研發實現少數民族飲食智慧的系統性保護?目前已完成多少種瀕危食材的數字化建檔?

Canopia:我們的團隊在過去七年,系統的梳理了景邁山四層雨林中的食用、藥用、染料植物種類,並聯合民族長者共同採集知識。這讓我們建立了,基於森林層級結構的植物檔案系統,其中涵蓋地面層塊莖、灌木層藥材、樹冠層果實與附生植物。這些數據形成了“系統數字化數據庫”,並且作爲後續菜品研發與文化傳承的支撐。

易簡財經:除了食材和做法,如何通過創新料理的方式,讓食客體會到傳統生態保護和傳統文化延續的重要性?

Canopia:Canopia是一場多空間、多感官的味覺旅程,我們強調:

利用景邁山原始生態系統中的傳統食材

對民族飲食方式的重新詮釋與創意表達;

每道菜背後關聯一個民族文化或生態故事;

我們所倡導的“生態共融料理”(ecosystemiccuisine),主張將人與自然的關係融入用餐流程中,提升公衆的生態意識和文化共鳴。

易簡財經:"從雨林到餐桌"的直採模式如何實現溢價反哺?對當地的少數民族又能帶來哪些直接性的幫助?

Canopia:對於如何實現反哺這個問題,我們做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首先,我們的食材全部來自翁窪雨林農場與本地農戶直採,強調“100%可追溯性與公平價格”;其次,我們還推出“雨林絮語”咖啡和“RainforestElixir”飲品等副品牌。

這些措施,可以激活青年對本地傳統農業和文化的興趣,避免“文化脫根”;還可以讓當地的長者成爲“文化傳授者”,而非邊緣化者;我們還促進婦女參與“食物遺產回村計劃”與共創課程,提升文化自信。以此,帶來了“可持續生計”並增強了社區的文化自信與生態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