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1天做1600個便當! 義廚團花蓮災區送暖 做到半夜「懇請幫手」

花蓮光復水患導致災民流離失所,熱心民衆自發性組成義廚團來到災區爲災民製作便當。 (圖 / 民衆提供)

強臺「樺加沙」重創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傷亡慘重,這場災禍直接導致至少14人死亡、百人失聯,現場滿目瘡痍、慘不忍睹。除了第一線的搜救人員,各界也積極伸出援手,其中,就有一羣熱心的民衆自掏腰包購買食材、動員人力前往災區爲災民製作餐點,爲他們提供溫暖的一餐。

義廚團每日最多可提供1300至1600份便當給災民,但人力相當吃緊,經常有義工做到半夜都還在切菜、備料。 (圖 / 民衆提供)

在花蓮光復鄉旁的太巴塱教會,一個臨時搭建的廚房,成了災後災民最溫暖的依靠。一位受訪的義廚傑米表示,這裡每天涌入約六百名災民,而他們每天則可以提供約1300至1600份的便當。簡單的一個便當,背後卻藏着廚師們幾乎不眠不休的努力。

因人手不足,許多志工到晚上都還在切菜,義廚團懇請有餘力且能自理交通和生活的民衆可以一起來幫忙。 (圖 / 民衆提供)

「凌晨兩三點都還有人在切菜備料,我自己現在一天只睡三到四個小時。」傑米透露,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人力支援,雖然會有些固定來幫忙的廚師,但長時間的支援仍讓人力吃緊,尤其是晚餐時段常缺乏人手。他也呼籲外界若能前來協助,最好能待上幾天,分擔夜間備料與清潔工作,並且要能自理交通和生活。

義廚團的餐點供應以教會爲據點,災民可攜帶餐盒至現場盛裝,或領取已經打包好的便當帶回休息處。由於人力有限,他們無法分送到各部落,只能集中發放。此外,各教會之間也會互相調配物資,例如有些地區缺肉、有些地區缺蔬菜,廚師們便主動協調交換,確保每處災民都能獲得均衡飲食。

然而,因部分志工或民衆誤以爲前來協助能獲得接送與住宿安排,甚至抱怨沒有牀位與盥洗設備。對此,傑米也語重心長地說「我自己也是半夜纔回家洗澡、睡三四個小時再趕回來,大家都是靠自己想辦法。」大家都是無酬的在幫忙災民,也互相幫助。

他強調,目前最需要的是願意協助切菜、洗碗、打掃等工作的志工,並且要能自理生活。義廚團這邊能提供伙食,但至於盥洗和睡覺的部分,則可能就需要自己想辦法,希望如果有熱心且有餘力的志工,能夠一起來幫忙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