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國立大學寄存名額創新高 總數2年暴增7倍

▲教育部公佈115學年寄存名額,國立大學217個創新高,2年大增7倍。(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少子化減招持續衝擊公立大學。根據教育部公佈最新115學年寄存名額,一般公私立大學僅有8校寄存452個名額,總數比去年615名下滑近三成,但光公立大學2校就有217個,佔比近五成,創下歷年新高。特別的是,公私立大學寄存名額呈現相反走勢,私校2年來減少9成,但公立大學則大增超過7倍。

教育部從103學年推出寄存名額制度,大專校院可根據自身招生狀況評估申請寄存減招名額,名額暫時存在教育部,當學校招生狀況好轉或想調整招生時再取回。根據教育部公佈115學年度主動寄存招生名額,一般大學共有8校、452名,其中公立大學2校寄存217名,私立大學6校寄存235名,校數去年16校少了一半,寄存總數更比去年615名減少近三成。

特別的是,公私立大學寄存名額總數出現相反走勢。在一般私立大學寄存名額部分,113學年爲14校、2687個,114學年減少爲11校、452個,115學年更剩下6校、235名,呈現逐年下滑趨勢,2年來寄存名額大減超過9成。

不過,國立大學寄存名額總數反而逆勢上揚,根據教育部資料,113學年爲2校、29個(含臺大15個),114學年爲5校、163個,115學年更達到2校、217個,創下歷年新高,兩年來大增超過7倍。

教育部指出,私校寄存名額趨勢上的確是減少,今年減少主因是不少私校覺得招生狀況不錯,將寄存名額要回去,但仍有部分學校延續寄存。至於公立大學部分,則是有兩所地區性大學寄存名額,主要來自在職進修部分,但校名不方便透露。

教育部補充說明,爲強化學校自我調控責任,建立內部招生名額彈性調整機制,除依總量標準第8條各款規定來調減各校招生名額外,從103學年度起,也開放大學校院於提報總量作業時,得由學校自行評估申請主動調減(寄存)招生名額,來貼近學校招生現況,調整適度規模。經過報教育部覈定後,原則尊重學校招生名額分配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