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白酒發展節奏,重新認識洋河股份

斑馬消費 楊偉

白酒的週期性,豐富而複雜。不僅受產業、產品及庫存等多重因素影響,每家企業、每個品牌,也有各自不同的發展節奏。

五糧液如何成長爲白酒老大,又爲何被茅臺反超?洋河的藍色經典,因何而經典?最近幾年,爲什麼是山西汾酒、古井貢酒和老白乾酒成爲白酒上市公司的增長主力?

這一切,都逃不開行業大週期和企業小週期的影響。

所以,在白酒這個巨頭林立、名牌輩出的市場中,認識一家企業,不僅要看短期的業績與增長,更要穿透核心與底盤。

隨着這一輪白酒調整期進入尾聲,市場正加速向“白酒消費時代”轉型。在即將到來的新的市場形態下,誰將更快找準發展節奏?

讀懂白酒的發展節奏

2024年,白酒行業繼續處於深度調整期,上市公司們也出現了明顯的業績分化。

山西汾酒、古井貢酒、老白乾酒,成爲一線白酒公司中的增長先鋒。然而,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當下的這些“增長王”,幾年前,也各自面臨着業務瓶頸。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清香時代”,汾酒曾是中國白酒銷量王。此後,其憑藉清香老大的身份,一直位於白酒第一梯隊,但規模上長期被洋河與瀘州老窖壓制,並不特別出彩。

古井貢酒,“徽酒四朵金花”之首,但此前多年盈利能力不及口子窖,業績險被當時的“徽酒老二”反超。

老白乾酒,偏居華北區域市場,業績和盈利能力在行業內並不突出。收購豐聯酒業旗下多個品牌,早期也未見太大起色。

直到最近幾年,它們才各自找到了發展節奏。

山西汾酒用青花系列和玻汾,迎合了次高端及大衆白酒市場需求;在戰略股東華潤的加持下,再度開啓全國化,打通了任督二脈。

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系列高端化進展順利,並藉助收購黃鶴樓等品牌,在環安徽市場取得突破。

老白乾酒在白酒調整期,走出了一條地方白酒品牌防守本地市場提升盈利能力的差異化路徑。

事實上,不僅是它們,茅臺、五糧液、洋河等頭部白酒企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發展節奏。

上世紀90年代,白酒“濃香時代”開啓,五糧液成長爲行業老大。後來,茅臺藉助醬香酒的稀缺性和高端化優勢實現反超。

貴州茅臺從中國酒王到世界酒王,也是一個持續尋找新動力、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早期,強化茅臺酒,提升規模和業績;後來,打造系列酒,培育第二曲線;近幾年,推進直營化,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在白酒行業中,與貴州茅臺的“長青”特質最相似的,是洋河股份。

20年前,洋河雖然有名酒底蘊加持,但規模和業績並不突出。藍色經典的成功運作,推動洋河晉升白酒板塊第一陣營,並保持連續二十多年的穩定高速增長,成爲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史上最大的黑馬。

當白酒行業進入新時代,洋河股份也從高速增長期,逐步過渡至穩定發展期。從去年開始,爲順應白酒新週期的變化,公司主動調整策略,帶來了業績短期波動,但其作爲頭部白酒企業的長期價值不會變。

洋河提前打出組合拳

關注白酒行業的人,應該已經注意到,白酒風格整體轉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以濃烈著稱的濃香白酒代表五糧液、劍南春,不約而同選擇了綿柔化。就連有些醬酒品牌,也正在試圖將部分產品改造得更加適口。

頭部白酒企業集體風格轉向,是爲適應白酒核心消費者的年輕化。在這種變化中,“中國綿柔型白酒開創者”洋河的價值進一步凸顯。

進入存量時代,白酒市場的核心驅動力,正從以品牌力爲核心的層層銷售,轉向真正的白酒消費。白酒風格的綿柔化,只是產業新週期下的典型變化之一。

近些年,白酒消費倡導理性,“少喝點,喝好點”。口感柔順、品質優秀的白酒產品,將更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質量高、大品牌,定價合理、產品均衡的白酒品牌,更有市場。

白酒行業經過這一輪深度調整,馬太效應會進一步增強。市場逐步向優勢產區、優勢企業和優勢品牌集中。

先一步刺破泡沫,推動市場迴歸良性循環的酒企,將更早迎來白酒市場的消費復甦。

爲了搶佔白酒消費時代的新增長紅利,洋河股份謀劃多年,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戰略上,聚焦“大國綿柔”主題,強化“中國綿柔型白酒開創者”的品牌優勢與市場認知。

產品上,順應白酒市場“高端+大衆”的“啞鈴形結構”趨勢,強化超高端、高端、次高端、大衆全方位覆蓋的產品矩陣。

今年3月,有着“年銷一億瓶、年飲三億人”成就的洋河海之藍,迎來第七代煥新升級。

在經典的“海天夢”之外,洋河向上推出夢之藍手工班系列。這個首獲中國酒業協會授權、由第三方認證機構方圓集團權威認證的年份老酒系列,進一步拉昇了洋河夢之藍的品牌高度。

面向大衆白酒市場,除了經典的洋河大麴、雙溝大麴,洋河還推出了主打性價比的洋河高線光瓶酒,以及年輕化、時尚型的低度酒微分子等。

市場層面,採取“深耕大本營、深度全國化”的策略,重點聚焦江蘇和環江蘇市場。

渠道上,公司根據白酒消費時代的特點,強化BC聯動策略,品牌直接下場帶動渠道和終端服務消費者,提升開瓶率,推動良性發展。

場景上,重視酒店和團購渠道,進一步挖掘夢之藍水晶版的增長潛力。

可以說,爲迎接白酒週期轉換之後的消費復甦,洋河股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白酒產業是長週期屬性的“時間產業”。在漫長的產業發展週期中,洋河用幾十年,已在產品、品牌和渠道等多維度,築就護城河。

洋河股份在江蘇、貴州、西藏、湖北等地擁有20餘平方公里的釀酒產業園,名優窖池7萬口,其中老窖池2000多口,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爲“最大規模的白酒窖池羣”。

公司原酒年產能16萬噸,儲酒能力100萬噸,目前老酒存量高達70萬噸。這些產能和基酒儲備,爲接下來的品質提升和進一步高端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白酒行業中唯一擁有洋河、雙溝兩大中國名酒,兩個中華老字號,六枚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只有洋河股份。

洋河的護城河,同樣體現在對渠道的培育上。2024年底,旗下經銷商8866家,較上年同期增長77家,省內外分別增長39家、38家。

在白酒行業的深度調整期,這些最懂白酒市場的人,仍然緊緊圍繞在洋河身邊,或許能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