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時代:侯寶林弟子楊議開闢了“相聲新天橋”

近來,有關楊議拜師侯寶林的事情基本塵埃落定。侯耀華在4月14日的直播中確認兩件事:一是在月底前應楊粉強烈要求舉行擺知儀式,在公告楊議拜師成功的同時舉行楊議收徒儀式,總體稱拜師收徒儀式。二是已經直接稱呼楊議爲五師弟。同時,對平時看不見、不會說相聲、此事跳出來試圖靠攪局博流量的相聲混子予以痛斥,曰:你算個屁!

對於楊議拜師侯寶林大師,我舉雙手贊成。第一,楊議確實會說相聲,而且會說新相聲、創作新相聲,其相聲中本就流淌着侯氏相聲血液。加之其父與侯寶林大師平輩,楊議拜師侯寶林更是名正言順。第二,拜師已故大師並非沒有先例,而且素有引保代之慣例。德雲社創始人和班主郭德綱也曾經對着照片拜師麒麟童,並收徒。那些口口聲聲反對楊議拜師的,沒有一個會說相聲的,都是名副其實的相聲混子,且只會發下三濫之聲,以小輩嘲諷甚至謾罵老輩子,曰五行缺德。看到它們的反對視頻,情不自禁拍案:這都什麼垃圾啊!

縱觀反對楊議的人,有不少吐槽、指責楊議直播帶貨,並戲稱其爲“布鞋五”。對此,我更認爲它們可能吐槽錯了,而且錯的離譜。我看了不少楊議直播帶貨的視頻和切片,我深感這可能是相聲演出形式的重大創新,是楊議在抖音時代開闢的“相聲新天橋”。

相聲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三個階段:

一是天橋相聲階段。舊社會相聲被列爲下九流,大多隻能在天橋雜耍之地撂地攤,靠逗笑博得“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

二是電視電臺階段。新中國誕生之後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相聲走近大雅之堂,登上電視春晚、進入戲匣子。這一階段,相聲也脫胎換骨,進入以反應時代的新相聲階段,並涌現了侯寶林、馬三立、常寶霆、郭啓儒、劉寶瑞等一批相聲大師。趙振鐸、楊振華、楊少華、馬季、侯耀華、石富寬、李金斗、蘇文茂、高英陪、馬志明等一批優秀相聲演員。許多演員家喻戶曉,相聲之熱,一時成潮。

三是小品盛行時代。90年代後,隨着央視春晚持續火爆,一個比相聲更令人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小品脫穎而出。趙本山、趙麗蓉、陳佩斯等迅速成爲明星。趙本山因此組建趙家班,以小品形式拍攝鄉村電視劇,如鄉村愛情繫列已經拍到10。許多相聲演員也因此轉行演小品,如馮鞏。侯耀華、楊少華也合作演了幾個有趣的小品。加之創作乏力,多少年沒有好的相聲段子問世,新聲由此陷入低潮。

此時此刻,郭德綱和德雲社開始火爆,以重振傳統相聲爲旗號,通過打擦邊球、餘家樂來製造笑聲,贏得越來越多的觀衆和粉絲,把相聲拉回了“小劇場”。相聲由此成爲可以靠買票養活自己的生意。這對相聲而言,很難用好與壞來評價。說它好,它是對新相聲的反動;說它不好,它確實養活了幾百號人,形成雲鶴九霄四科。

我爲什麼說楊議在抖音時代開啓了相聲新天橋呢?在我看來,楊議通過直播帶貨,把相聲引入了抖音平臺,一邊說相聲、一邊帶貨,爲相聲開闢了新的演繹、生存方式。現在的楊議主要通過三種形式說相聲,一是在自己的相聲園子爲徒弟捧哏。如陽光相聲社。二是製作相聲小視頻。主要與徒弟徒孫合作,一段小視頻一個包袱,短而有趣。三就是在直播平臺,邊帶貨、邊說相聲。秀唱功、秀貫口、秀快板、秀砸掛。其粉絲在聽相聲的同時,以送跑車、飛機及購買所帶之貨的形式支付“門票”。這讓楊議收益不多也不少,足以養活自己和助手。

拜師侯寶林,遭到吐槽給楊議造成不少困擾,但也提升了他的人氣,同時也提升了侯耀華的人氣。哥倆遙相呼應,各得其所。舉行玩拜師收徒擺知儀式後,楊議的人氣還會提升。這決定他的直播帶貨平臺將更加火爆,也意味着其相聲抖音平臺舞臺越來越大。

由此我想,同樣面臨發展困境的京劇能不能也走進直播平臺。在直播帶貨的同時唱京劇優秀段子,重新燃起人們對京劇的愛好和興趣,同時創辦京劇社,線上線下聯動,讓京劇重新走進千家萬戶。

由此我不禁要問:既然能夠接受相聲重新進入小劇場,爲什麼不能接受相聲進入抖音直播平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