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已經開始佈局網店了:抖音、快手、淘寶都牽涉其中!
連網購維權都成了詐騙入口,你的信任正在被明碼標價
一、“電扇變手持扇”背後的精準陷阱
張女士的遭遇絕不是個例。她在網店下單了一臺近一米高的落地扇,滿心期待拆開快遞,卻發現是個巴掌大的手持風扇。氣憤的她立刻聯繫客服,對方態度異常誠懇:“實在對不起!我們雙倍賠償,只要您別投訴……”
客服引導她添加微信,發來一個軟件鏈接:“下載後做幾單刷單任務,立馬退款+補償。”張女士照做後,對方突然變臉:“您操作失誤凍結了我們賬戶!必須轉8.6萬解封,否則起訴您,還影響全家徵信!” 嚇得她險些轉賬,幸被警方攔截。
這不是劇情片,而是2025年席捲淘寶、抖音、快手、番茄小說等平臺的新型騙局——假理賠,真詐騙。
二、起底騙子的“四步收割術”
北京反詐中心拆解了這套流水線式作案鏈條:
1. 開店埋雷
騙子用幾百塊從黑市買來營業執照和身份證,在平臺開網店。店名常掛“XX商貿公司”,賣的卻是U盤、紙巾、手機支架等小商品。這種“建築公司賣風扇”的荒誕組合,正是涉詐店鋪的典型特徵。
2. 故意錯發
李先生買玩具收到小蘇打,王女士購名牌洗衣液到手雜牌貨。騙子專發廉價替代品,逼消費者主動找客服——劣質商品就是釣餌。
3. 引流下鉤
客服以“平臺限制”爲由,誘導掃碼或加微信。一旦脫離官方監管,騙子立刻亮出獠牙:
利誘型:“看視頻賺錢補貨款”“投500返600黃金任務”;恐嚇型:“不轉賬就起訴”“影響子女徵信”。
4. 收割榨乾
初期小額返利騙取信任(如158元任務返現),待加大投入後,立刻以“操作失誤”“賬戶凍結”等藉口捲款消失。北京警方數據顯示,僅一個半月某平臺就關停16000家涉詐店鋪,可見蔓延之迅猛。
三、爲什麼總有人掉坑?騙子摸透了人性
這種騙術精準狙擊了三大心理弱點:
1. 平臺信任轉移陷阱
“在抖音/淘寶買的,總不會是假的吧?”殊不知騙子正利用平臺背書。他們用真實店鋪包裝,再通過掃碼把信任轉移到微信私人號——這是詐騙鏈中最關鍵的“信任跳板”。
2. 情緒操控雙刃劍
客服先卑微道歉退款,讓受害者產生“掌控感”;再用高額賠償誘惑貪婪,或拿“起訴”“徵信”激發恐懼。張女士從憤怒到害怕的心理落差,正是騙子精心設計的操控節點。
3. 沉沒成本綁架理性
“前面返利都拿到了,這次肯定沒問題!”林先生做彩票任務時,從158元加到4800元,最終被騙14萬。騙子深諳:人投入越多,越難及時止損。
四、防詐指南:記住“四不”保平安
面對不斷進化的騙術,北京警方給出救命口訣:
1. 不脫離平臺
所有售後必須原平臺操作!拒絕掃碼、拒加微信、拒點陌生鏈接。記住:正規客服絕不會讓你“跳平臺”溝通。
2. 不信高額賠“雙倍賠償”“投500返600”全是話術。商家不是慈善家,天上掉的餡餅,地下必有陷阱。
3. 不亂下軟件“屏幕共享”=把銀行卡密碼送給騙子!一旦共享,對方能看你所有密碼、驗證碼。
4. 不轉賬解凍公檢法不會網上辦案,更不存在“轉賬解封賬戶”。聽到“影響徵信”“起訴”等詞,直接掛斷並報警。
五、斬斷黑產鏈,平臺不能再“裝睡”
騙子能批量開店,暴露了平臺審覈漏洞:
用假證開店成本僅幾百元,“騙一單就回本”;店鋪異常下單無預警(如新店突獲百單)。
上海警方破獲的“運費險騙保案”更觸目驚心:犯罪團伙僞造千筆物流單,薅走保險公司300萬。若平臺能打通數據壁壘,識別“西藏發貨、廣東退貨”的異常訂單,騙局早該被掐滅。
消費者要警惕,平臺更該築牢防火牆! 在客服對話框置頂反詐提示、對“建築公司賣紙巾”的店鋪重點監控、與警方建立涉詐店鋪共享庫——這些措施比事後關停更重要。
結語:維權反被詐,最寒莫過信任崩塌
當張女士們出於對平臺的信任下單,卻因維權跌入更深陷阱時,傷害的不僅是錢包,更是整個電商環境的誠信根基。記住民警那句忠告:
“真正的售後,絕不會讓你先轉賬再理賠!”
在這個連“對不起”都可能被腳本編排的時代,捂緊錢包的最後防線,就是我們自己那點不肯妥協的清醒。
套路千萬條,守住錢袋第一條
遇到“理賠先轉賬”,直接截圖舉報拉黑——你的每一個動作,都在讓騙子失業。
來源:防騙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