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園少棒奪世界冠軍也沒專用場?北市體育局迴應了
臺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25日勇奪威廉波特少棒賽總冠軍,球隊平時在青年公園棒球場練習,市府爲打造具代表性少棒球場,於2024年完成球場人工草皮鋪設,但至今年5月才設置投手丘,小選手還要與壘球團體共用場地。體育局迴應已優先供球隊使用,並預計明年3月啓用全新硬體設施。(臺北市議員劉耀仁研究室提供)
臺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勇奪威廉波特少棒賽總冠軍,平時在北市青年公園棒球場練習,市府爲打造具代表性少棒球場,於去年完成球場人工草皮鋪設,但至今年5月才設置投手丘,小選手還要與壘球團體共用場地。市議員劉耀仁要求公告爲「棒球專用」並升級設備。北市體育局26日迴應,已優先供球隊使用,並預計明年3月啓用全新硬體設施。
劉耀仁昨指出,體育局曾稱「去年已爲東園國小打造北市首座人工草皮少棒場」,豈料整建完成後,球場疑似爲兼顧壘球使用竟沒有投手丘,且壘包紅土範圍也太廣,皆不符合少棒比賽需求。
他表示,啓用後有社區壘球社團頻繁申請使用,導致少棒隊練習需求被嚴重擠壓,社區壘球隊在河濱公園已有可替代的活動場地,反觀東園國小少棒隊在自家社區沒有實質的「專屬基地」,顯示市府至今仍未妥善規畫訓練資源。
劉耀仁說,目前場地借用皆由北市教育局出具公文辦理,雖在形式上確保部分訓練需求,但球隊爲確保練習場地,仍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在跑行政流程,造成訓練資源耗損。
他要求市府應把棒球場明確定義爲「棒球專用」場地,建立少棒專屬訓練時段保障制度,更應儘速設置符合少棒規格的投手丘,規畫球場中長期升級,這是北市作爲「世界冠軍城市」應有的責任。
東園國小少棒隊教練說,球隊平時在校園及青年公園棒球場練球,都必須與壘球隊協調;當地民衆質疑,當初場地整建設計就有考量壘球使用需求,使得棒球場四不像,場地容納壘球隊使用,「當然會擠壓球隊訓練時間」。
體育局迴應,棒球場原是公有棒壘球場,爲打造具代表性少棒場地於去年開始整建工程,也已於今年5月設置投手丘,以符合國際少棒賽事標準場地,預計今年底逐步完成多項硬體設備改善,明年3月起可啓用。
此外,體育局強調,球場已於平日下午、寒暑假平日上下午優先供球隊使用,明年起再增列每週六上午時段,若球隊有額外需求也會全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