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補助「大小眼」?社區棒球隊是孤兒 體育局迴應了
臺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8月25日勇奪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大賽總冠軍,臺北市議員簡舒培指出,中央與北市府皆有輔助球隊等計劃,不過北市僅止於學校球隊申請,而沒有任何社區棒球隊。(北市教育局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臺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8月25日勇奪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大賽總冠軍,再度讓少棒受到矚目。臺北市議員簡舒培指出,中央與北市府皆有輔助社區學生棒球隊、學校棒球社團與球隊等計劃,不過北市僅止於學校球隊申請,而沒有任何社區棒球隊。北市體育局迴應,經立案並取得競賽成績的體育運動團體可申請補助,也持續舉辦賽事與訓練營隊和業餘社區棒球聯賽,提供社區棒球隊培訓管道與交流舞臺。
簡舒培表示,臺北市有許多學生熱愛棒球,學生若在有設立棒球隊的學校可直接參加,學校棒球隊也能得到體育局、教育局的關注獲得補助;如學校沒有設立棒球隊,學生只能參加社區棒球隊,但市府卻沒有掌握北市有多少社區棒球隊,更沒有提供任何協助。
簡舒培說,教育部體育署2024年實施「補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推動中小學社區(團)學生棒球發展計劃」,輔導地方成立「社區學生棒球隊、學校棒球社團與球隊」,建立學生棒球屬地特色。全臺灣有19個縣市申請,包含322間學校棒球隊、51個社區棒球隊,但北市只替32間學校棒球隊申請,沒有任何社區棒球隊。
此外,她也說,北市府爲培訓績優及具發展潛力的基層競技運動選手,制訂「臺北市基層競技運動選手訓練站實施辦法」,提供體育團體、運動中心、各級學校設立訓練站補助教練費、訓練費、器材費等項目,但體育局補助的19處棒球訓練站全是各級學校校隊,仍然沒有社區棒球隊。
簡舒培直言,縱使東園國小是體育局補助的訓練站之一,卻也在申請青年公園棒球場作爲訓練基地時遇到許多困難,如行政程序繁雜、場地有其他球隊使用造成訓練時段不穩定、棒壘球共用場地造成訓練場地與實際比賽場地有巨大落差,連體育局補助的訓練站在申請訓練場地都遇到這麼多困難,何況是一般社區棒球隊,遇到的問題只會更多。
簡舒培表示,社區棒球隊在爭取補助、爭取練習場地、舉辦比賽都困難於學校棒球隊,市府應掌握北市社區棒球隊數量及清冊,調查並協助各隊申請補助意願,同時參考國外及各縣市做法, 研議推廣社區棒球措施。
體育局表示,依「臺北市基層競技運動選手訓練站實施辦法」,今年設置19間國小、國中、高中學校基層訓練站,依據競賽成績補助經費,同時協助學校優化器材設備與訓練環境;另與北市棒球協會每年會共同辦理「臺北市業餘社區棒球聯賽」,鼓勵社區棒球團體參與,提供社區棒球隊交流舞臺。
體育局也說,除補助學校基層訓練站外,經立案並取得競賽成績的體育運動團體,亦可申請補助,也持續與棒協、臺北興富發棒球隊協力舉辦賽事與訓練營隊,給予小球員多元培訓管道。
教育局表示,依教育部體育署補助計劃及各校社團棒球發展情形核予補助,提供所需資源,2024年、2025年皆有32校申請、覈定250萬元,體育署和教育局分別補助100萬元、150萬元;若未來有社區學生棒球隊有意提出申請,亦可依中央計劃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