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堆滿家不是懶!日研究揭捨不得丟的心理關卡 實用整理技巧一次看
▲丟東西哪有那麼簡單?(圖/取自photoAC)
記者楊智雯/綜合報導
「丟東西哪有那麼簡單?」許多成年人在整理家務時,最常遇到的難題不是「怎麼整理」,而是「該不該丟」,尤其是住了幾十年的房子,櫃子裡的每一樣物品都承載着一段回憶,不是不想整理,而是每次拿起一樣東西,就會想起某個時刻、某個人,遲遲無法下決心,根據日本《Saison生活研究》的報導,看似簡單的「丟東西」行爲,其實藏着難以跨越的心理關卡,報導指出,許多無法丟棄物品的人,往往因爲情感依附、回憶牽絆,甚至對未來的焦慮而囤積不必要的物品,本篇也整理出幾種常見心理特徵與實用整理技巧。
無法輕易丟東西的人,通常對物品有強烈的情感連結,會認爲丟掉太浪費、把東西丟掉會有罪惡感,甚至需要透過擁有物品來獲得安全感。例如囤積衛生紙、清潔劑等日常用品,不只是「以備不時之需」,即使是幾乎用不到的舊物,也可能因爲「可能以後會用到」的想法而無法割捨,藉着囤積東西來獲得安全感,這類人在行爲和性格方面,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1. 優柔寡斷:每次整理總在「丟不丟」之間猶豫不決,結果什麼也沒動到。
2. 容易衝動購物:看到喜歡的就忍不住下手,買回家才發現其實不需要。
3. 對免費或限量商品沒有抵抗力:只要是贈品或限定版就想留,長期下來堆滿整個角落。
4. 有收藏習慣:習慣性地收集某類物品,即使已經重複、過期也不願意捨棄。
若物品堆積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不能只當作是「性格懶得整理」,而可能與疾病有關:
囤積症
屬於一種精神障礙,患者無法捨棄任何物品,不論價值高低,從報紙雜誌到空紙盒都捨不得丟,甚至堆滿整個生活空間。患者對物品產生高度依附,連贈送或出售都感到痛苦。此症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社會孤立與居住困難。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ADHD患者整理時常被聲音、光線干擾,注意力難以集中,或因情緒衝動中途翻閱舊物而偏離目標。再加上規劃能力薄弱,常讓原本想整理的空間變得更亂。
失智症(癡呆症)
除了健忘,失智患者也會因判斷力下降無法區分物品的重要性,難以做出「保留或丟棄」的決定。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偷竊妄想」,將物品四處藏匿後忘記放哪,導致環境混亂。
想真正改善居家凌亂、擺脫「東西太多」的困擾,《Saison生活研究》也提出簡單實用的清理建議,不用一次丟光,也能慢慢找回清爽有序的生活節奏。
第一步,「丟掉明顯的垃圾」,例如過期的票根、用不到的包裝紙或壞掉的電器配件,減少視覺壓力。
第二步,「將囤積物品降至最低」,像是衛生紙、清潔用品等不需囤太多,留出空間更舒心。
第三步,則是根據「使用頻率」來決定物品去留,真正常用的才值得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