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中國AI戰略轉向數據要素突破 DeepSeek或成公共數據開放關鍵推手

‌智通財經APP獲悉,‌東吳證券發佈研報稱,中國當下的人工智能戰略有望轉向充分發揮中國的數據優勢,建設高質量數據集,來充分激活面向B/G端,尤其是在生產製造、商貿流通、政務等場景的應用。中國已經逐步實現算力降本、模型平權,數據有望成爲中國AI產業彎道超車的主要抓手。DeepSeek有望破除公共數據放開障礙,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議關注數據基礎設施、數據標註、數據運營相關標的,以及擁有獨特高質量數據集的公司。

東吳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美國主導的“算力霸權”體系構建:硬件+算法的雙重壟斷

回顧標普500成分股市場表現,截至2024/12/31,總市值前八位的公司(蘋果、英偉達、微軟等)均爲AI相關標的,構成了標普500總市值的35%,產業價值增量主要體現在算力和算法板塊。2025年1月,拜登政府發佈全球AI出口管制規則,要求全面禁止向中國等Tier3地區出口先進芯片以及部署高性能閉源模型,通過出口管制進一步加強算力、算法壟斷優勢。

中國以數據要素形成非對稱突破,構建中國特色AI發展範式

算力、算法、數據是AI的三大基石,華爲、寒武紀等推進國產算力突破,DeepSeek開源帶動大模型平權,中國已經逐步實現算力和算法相對於美國的追趕,未來國家之間AI應用的差異化競爭,數據將會起到最關鍵作用。春節後,中國廣泛推廣了DeepSeek,背後的動機在於通過制度優勢,快速搭建整個人工智能的生態體系。中國產業鏈價值或向下遊轉移——通過數據要素激活重構AI產業價值鏈。中國當下的人工智能戰略有望轉向充分發揮中國的數據優勢,建設高質量數據集,來充分激活面向B/G端,尤其是在生產製造、商貿流通、政務等場景的應用。

中國天然具備數據資源稟賦,公共數據價值藍海待開發

1)中美數據結構不同,中國的潛力更大。中國的公共數據在全社會數據資源中佔比超過70%,且當前大部分都還處於未開化的狀態。2)地方債務壓力下,數據要素或將開啓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資產負債表重構進程。3)中國約4000萬公務員與事業單位人員的數據治理潛力非常大。4)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通過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即具身智能),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有非常大的積極影響。

DeepSeek有望破除數據要素髮展障礙

數據要素當前發展主要有以下問題:1)數據治理難度較大;2)數據流通存在安全風險;3)數據利益分配複雜。DeepSeek有望破除數據要素髮展障礙:1)治理效率提升:本地化部署實現非標數據快速治理,多部門協同生成垂類模型。2)流通安全保障:通過垂直模型或應用對源數據進行封裝,在流通階段數據的載體是垂直模型或應用,可以真正做到數據不出域、可用不可見。3)方便利益分配:通過將DeepSeek本地化部署、封裝成小模型,政府部門可以直接開放API接口,按照調用次數收費,數據權屬更清晰的同時,也方便統一定價、收益分配。

中國有望形成在國家基礎底座大模型之上訓練各地方和各行業垂類模型的局面

該行預期未來各地方都會有自己的大模型,然後自下而上的蒸餾成爲市、省、國家級別的大模型,各行業基於全國基礎底座大模型再訓練出各自的垂直模型,這些過程尤其需要高質量數據集的支持。

數據產業持續推進,地方動作不斷

公共數據定價方面,近日,福建省率先發布全國首個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定價收費標準。數據標註方面,《合肥數據標註產業發展規劃(2025-2027年)》發佈,提出力爭到2027年底,合肥市標註數據規模達3000TB,構建11個以上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拉動標註產業規模達30億元,支撐相關產業規模超千億。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