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調查:近5%青少年曾被網暴 17%不求助

董氏基金會舉行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記者會,前職棒球星郭泓志(右四)擔任推廣大使。記者蘇志畬/攝影

每年六月第三個週五,是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董氏基金會昨公佈青少年網路使用與心理健康最新調查, 發現有百分之四點九的青少年在一年內曾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百分之十七青少年被網路霸凌時,選擇不求助他人;使用網路時間愈多,憂鬱程度愈高。

前職棒球星郭泓志擔任今年「停止網路霸凌日」公益大使。他表示,做爲「後援投手」,球場上表現容易招致酸言,成爲被網路霸凌的對象,此時更要調適自己,用幽默感面對,專注自己當下任務,自然就會穩定,不被情緒干擾。

董氏基金會調查二千五百名國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狀況,近四成國高中生,假日上網超過六小時;進一步調查,每天上網逾六小時者,明顯出現較高的憂鬱傾向;百分之四點九在一年內曾遭遇網路霸凌,換算下來,等同全臺有五點四萬名青少年曾被網路霸凌。

「上網時間愈久,反而更憂鬱,且增加被網路霸凌機率」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有三分之一被霸凌者選擇向同學或朋友傾訴,但百分之十七的人選擇不求助,僅不到一成選擇向輔導室或師長求助。百分之廿四遭霸凌學生,曾出現自傷或輕生企圖,幾乎是未遭霸凌者的五倍。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採說,網路世界反應快速,留言互動往往缺乏深思熟慮,青少年更需培養新媒體素養與情緒調節能力。也建議面對網路霸凌,可採「冷、閃、存、封、聊」五步驟,冷靜不迴應、閃離現場、截圖存證、封鎖檢舉、找人傾訴,避免讓霸凌影響心理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