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臺商迴流避川普關稅大刀 國發會將協助調整供應鏈結構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出席「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等關稅新制,臺灣未來要面臨32%關稅,引發各界討論。對此,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說,相比中國、東南亞地區,臺灣在這波關稅下,成本反而增加比較少,因此不少臺商選擇回臺擴廠降低衝擊,另外也會協助臺商確實掌握非紅供應鏈所產生的新效應。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說,除了短期因應措施外,中長期如何讓國家更加穩定、有更強實力往前走,會在院長指示下進行一連串的計劃。他提到,希望能更擴大對臺灣的投資,透過投資增加臺灣的高薪就業機會,也增加民間消費,同時也讓出口繼續成長。

劉鏡清提到,目前有幾個大趨勢已經產生,首先是供應鏈重組,舉例來說,有些臺商本身在臺灣、中國、越南都有工廠,比較起來,臺灣在這波關稅下,成本反而增加比較少,所以在短期因應做法就是回到臺灣生產,因爲臺灣既有工廠擴廠速度是最快的。

劉鏡清說,調整供應鏈結構,讓海外的工廠變成半成品進到臺灣進行組裝,只要符合原產地的規定,就可以用比較具競爭力的稅賦進到美國。

劉鏡清說,因此,要回到臺灣的企業,國發會接到的反應也不算少,因爲臺灣主要的東南亞生產基地看來稅賦都會高過臺灣。

劉鏡清提到,有部分企業希望往海外進軍,剛好也實現經濟日不落國的目的,所以也會進行協助,供應鏈重組會進行輔導協助。

此外,非紅供應鏈形成很多新商機,美國公佈的供應鏈白名單讓臺灣得到更多訂單,在AI供應鏈的非紅化,臺灣有很多的產業在這波得到很多訂單,這種非紅供應鏈產生的新效應,希望協助臺商確實掌握。

劉鏡清也提到,希望協助臺商儘快分散市場,而要分散市場就要奪取更多新市場,會協助建構能力,在新的市場開發、開拓,得到更多訂單。

劉鏡清表示,在新的競爭環境下,成本與效率的競爭還是存在,所以也會積極協助臺商進快做好競爭力提升。最後,對於很多產品生命週期達到成熟的廠商,需要研發創新與轉型,藉此開發更多高質化產品,取得更高的市場地位。

劉鏡清強調,會繼續優化國內投資環境,包括取得土地更低惠、提供租賃優惠,人才的開放也都在研議中,這些都會逐步提出。後續都會有一連串的新措施提出,創造臺灣更多的高薪就業機會,讓國家更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