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觀察丨泰交所上市公司可在港申請二次上市,泰國多措並舉改革能否提振股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3月10日,港交所宣佈,新增泰國證券交易所爲認可證券交易所。這意味着在泰國證券交易所主市場上市的公司可以在香港申請第二上市,從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中籌集資金。

有分析認爲,港交所向東南亞的大型企業敞開大門,其中就包含泰國的國家石油及天然氣公司PTT、泰國正大集團旗下的CP All Public Company Limited等公司。截至目前,在東南亞地區,港交所的認可證券交易所名單中還包括印尼證券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

數據顯示,目前泰國證券交易所擁有636家上市公司,在另類投資市場上擁有222家小型資本公司。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泰國證券交易所的市值爲5590億美元,是東南亞第三大的交易所,僅次於印尼和新加坡交易所,全球排名第25位。

然而,自去年開始,泰國股市卻遭遇外資流出,表現一直未如理想。今年以來,泰國SET指數累計下跌超過16%。爲了提振股市,泰國政府決定爲投資股票市場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此前,泰國證券交易所也計劃推出泰國個人儲蓄賬戶(Thailand ISA)計劃,以促進長期儲蓄並重振投資者信心。

在泰國的多重舉措下,泰國股市將呈現怎樣的走勢?

泰交所上市公司可尋求在港二次上市

泰國證券交易所正式被港交所列爲認可證券交易所。

對此,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表示,日後將有更多香港投資者有更多機會投資東盟地區的優質企業。泰國證券交易所的市場上有許多充滿活力的企業,涵蓋能源、醫療保健和科技等多個行業。這次的納入將支持泰國企業來香港跨境上市,方便它們接觸到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同時也將豐富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資源,爲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首先,這爲泰國企業提供了一個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平臺,特別是接觸到香港這一全球金融中心的廣泛投資者基礎,能幫助泰國公司拓展融資渠道,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品牌價值。其次,對於香港市場而言,納入泰國證券交易所將豐富上市資源,增加行業和地域多樣性,爲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增強市場活力。

李徽徽認爲,這反映出港交所致力於加強與東盟國家資本市場聯繫的意圖,能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爲亞洲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此之前,泰國證券交易所已經與港交所建立不少聯繫。去年9月,前泰國證券交易所總裁Pakorn Peetathawatchai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就表示,16只來自中國的存託憑證已經在泰國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些股票和ETF大多來自港交所。

東南亞的其他交易所也與港交所建立起不少合作。比如印尼證券交易所,早在2023年7月,港交所與印尼證券交易所簽訂合作備忘錄,探索包括兩地企業跨境上市在內的多方面合作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證券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都被港交所納入認可名單。李徽徽認爲,這有助於促進東盟地區與中國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首先,東盟企業通過在香港第二上市,可以直接接觸中國內地和全球投資者,拓寬融資渠道,提升企業國際形象。其次,這爲中國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東南亞優質企業的便利渠道,促進資金跨境流動,優化資產配置。這種互聯互通有助深化區域經濟合作,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金融合作與發展。

泰國多措並舉穩股市

今年以來,泰國SET指數一直表現疲弱。截至3月12日收盤,泰國SET指數日內下跌2.32%,創2020年4月以來的最低收盤水平。今年以來,泰國SET指數累跌超過17%,成爲東南亞地區表現最差的股指。

李徽徽分析稱,近期泰國股市表現不佳,部分原因是資金外流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在特朗普關稅威脅下,全球貿易環境可能進一步惡化,對以出口爲導向的泰國經濟構成挑戰。關稅措施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調整,影響泰國的出口和製造業。”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Chetan Ahya分析稱,以減少稅率差異爲基準,泰國可能面臨4%~6%關稅點位上升。

泰國股市表現疲軟,但泰國吸引外資量卻大幅提升。泰國商務部企業發展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共有884家外國企業獲准在泰國投資,投資總額62.6 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118%。

李徽徽認爲,泰國的外資增長驅動因素主要來自政策支持,比如泰國政府通過投資促進委員會提供稅收優惠、行業激勵,吸引外國企業設廠;另外,相較於新加坡等地,泰國擁有較低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對製造業和服務業具有吸引力。

然而,外資增長並未提振股市。李徽徽認爲,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泰國吸引的外資主要流向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而非金融市場,直接帶動股市上漲的效應較弱;二是,泰國股市受國際資本流動影響較大,一旦全球流動性趨緊,資金可能迅速撤離,導致市場波動。

“雖然泰國的外商投資增長速度驚人,但從結構上看,其對股市的直接提振有限。真正能影響泰國股市走勢的,仍是全球資本流動趨勢、國內政策穩定性以及投資者信心。”李徽徽進一步表示,未來,如果泰國能加強資本市場改革,提升市場透明度,纔可能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進入股市。

近期,泰國政府出臺了多項支持股市的措施。3月11日,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披猜透露,泰國內閣已經批准推出新投資基金,旨在穩定泰國股市。據介紹,此次內閣批准推出的是“泰國 ESG Extra”基金,投資者可以將現有長期股票基金持有的資產轉移到該基金。

披猜表示,該基金的設立是爲了應對全球市場波動加劇,該基金專注於高潛力、可持續增長和高科技類型的股票,未來發展前景強勁。政府希望該基金的設立能夠鼓勵對關鍵領域的長期投資,同時在市場不確定時期爲投資者提供稅收優惠。

此外,泰國證券交易所也提出了改革措施,稱要推出泰國個人儲蓄賬戶計劃,以促進長期儲蓄並重振投資者信心。據瞭解,該計劃受日本個人儲蓄賬戶(NISA)的啓發,包含稅收優惠及關鍵市場改革措施,旨在增強泰國股市實力。此外,泰國證券交易所還擬定多項措施,包括取消對財務狀況良好的公司回購股票的限制、引入雙重股權制度吸引家族企業上市等。

對於這些舉措的作用,李徽徽認爲,短期來看可以刺激市場情緒,通過定向投資,緩解市場的流動性緊張,減少外資流出的衝擊,也可鼓勵民衆投資股市,理論上可擴大國內投資者基礎,降低市場對國際資本的依賴。但中長期來看,泰國市場結構問題仍然存在,“一方面泰國股市市盈率相對較低,長期資金較少,短期政策可能提振交易量,但無法從根本上提升估值。另外,相較於中國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泰國股市市場容量較小,投資工具有限,機構投資者佔比不高,散戶主導市場,波動性較大。如果泰國無法提升企業治理水平,改善市場監管,僅靠儲蓄賬戶計劃吸引散戶資金,可能僅會帶來市場短期繁榮,但難以形成穩定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