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海域6.2地震後!澎湖漁民捕獲「罕見地震魚」 專家解釋了

▲澎湖漁民捕到地震魚。(圖/吳家豪提供,下同)

記者陳洋、劉人豪/澎湖報導

7日下午3點45分東部海域發生規模6.2地震,最大震度3級。今(9)日傳出澎湖漁民捕獲「地震魚」,讓不少人擔心是否是天災即將來襲前的警訊,專家解釋,目前皇帶魚和地震間並無直接相關證據。

地震魚的學名爲「皇帶魚」,主要棲息在水深200公尺至1000公尺較深的海域,身體側邊扁平、銀白色,屬肉食性生物。由於歷史上有關捕獲皇帶魚的紀錄甚少,坊間更是流傳「除非地質出現大變動,否則很少游到淺水的海域」的說法,因此有些漁民將其視爲大地震出現的徵兆。

過去也有專家解釋,目前皇帶魚和地震間並無直接相關證據,皇帶魚會出現在近海,通常是因地球暖化,水溫升高導致海洋水流的速度及方向發生改變,皇帶魚游泳能力差,容易被海流衝到近攤,剛好碰上地震就成爲了「地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