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陳航交出首個AI答卷
作者 | 劉寶丹
編輯 | 周智宇
阿里正在押注企業級AI戰場,釘釘作爲其核心落子,正經歷一場“智能”躍遷。
7月8日,釘釘全新發布AI表格。在釘釘AI表格裡,每張表、每一列、每一個單元格都是AI的入口,AI不僅能實時分析、洞察數據背後的意義,也可以快速搭建業務流程。
AI表格還推出“表格即文檔”功能,首次將文檔融入數據表,表格裡的每一行都是一個獨立的文檔,整個多維表變成了一個強大的業務知識庫,所有碎片化、非結構化信息都能被清晰呈現、輕鬆檢索。
釘釘AI表格的推出,遠非一次簡單的工具升級,而是承載着阿里AI to B戰略落地的關鍵一步,標誌着釘釘向“智能體”轉型的實質性動作。
今年3月,昔日靈魂人物陳航迴歸並擔任CEO,釘釘的戰略重心轉向聚焦用戶體驗優化和用戶共創的AI原生生產力工具打造。據悉,陳航回來後強調兩件事情:一是優化產品體驗,二是迴歸一線,傾聽用戶需求。
AI表格是陳航交出的首個產品答卷。
AI時代,業務數據是企業的核心資產,而表格作爲企業最熟悉的生產力工具,能夠高效承載、呈現與處理海量信息。AI的加入則讓企業實現用一張表構建自己的智能業務系統,真正打通信息孤島。
釘釘AI表格的“智能”首先體現在內容生成上,AI表格不僅能提取、分類、理解、匹配信息,還能按照要求生成文本、圖片、聲音、視頻等多模態內容。其次,用戶只需用自然語言描述需求,AI就會自動生成複雜計算公式。
此外,AI表格可以創建自動化流程:用戶設定好“觸發條件”與“執行動作”,一旦數據有變動,AI就會立即響應。例如,內容變更自動通知指定人,或到期前自動創建待辦提醒,這些能力直擊企業流程效率痛點,爲“用一張表管公司”提供落地支撐。
目前,釘釘 AI 表格已成爲衆多企業落地 AI 應用的重要工具,應用場景包括電商運營、品牌大促、機場管理等。
以電商運營爲例,對於電商品牌來說,跨平臺、多店鋪的評論分析至關重要。過去靠人工彙總 Excel,耗時費力,3 天才能出結果。引入釘釘 AI 表格後,RPA 工具每天會自動抓取各平臺評價數據,實時更新到表格中,表格內的AI字段模板瞬間完成海量消費者評價分析,自動將好評、差評、中評分類整理,10 分鐘完成原來 3 天的工作。
不僅如此,針對多家店鋪的 DSR(賣家服務評級系統)數據也統一在表格中管理。評分數據自動採集更新後,運營人員通過可視化儀表盤一眼看清所有店鋪表現。一旦發現某商品差評激增,立即觸發倉庫質檢或下架,防患於未然。
AI落地已經成爲當前AI發展的主基調,不過,這件事纔剛剛開始,還面臨很多挑戰。不同於AI to C產品具備流量效應,B端產品往往基於價值邏輯,要從實用和效率角度去思考。
這種特性在釘釘所在的協同辦公賽道尤爲凸顯,字節飛書與騰訊企服正憑藉產品力與AI應用的快速跟進構築壁壘。在釘釘內部人士看來,要從產品底層架構去思考AI to B的終極形態,這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事情。
AI浪潮之下,釘釘雖握有先機與戰略決心,但能否將AI表格打造爲企業級市場的“拳頭產品”,並以此撬動整個生態,仍需在實戰中經受嚴苛考驗。
釘釘的十年積澱與陳航的二次入局,正迎來AI時代前所未有的機遇窗口,一場圍繞企業智能生產力的深度角逐已然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