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經費不夠 應促企業投資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批評高教深耕計劃導致高教資源分配M型化,甚至擴大了大學兩極化差距,引發學界討論。大學端則認爲,若政府以拔尖爲目標,資源仍與期待不成比例,政府應提供更實際的引導策略,讓企業願意一同投資高教。

根據教育部一一三年高教深耕計劃第二期第一階段覈定結果,臺大獲得近廿六億元,較第二名成大十四點七億元,多出逾十億元,第三名陽明交大十三點六億,清大則獲得十二點六億,名列第四,而國內老牌私立學校多僅獲得約一億元,差距甚大。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分析,高等教育不必然是如鍾型曲線般常態分佈,但若想要達成拔尖,深耕計劃一年數間公立學校分個十來億,還是沒有辦法徹底改變體質,想要大學進入世界百大排行,現在的資源仍與期待不成比例。

林奇宏說,政府若沒有辦法透過計劃拿出太多經費,其實應該鼓勵企業一同投資高教。歷來都是企業習慣大學準備好人才,卻不想加入人才培育行列,政府應提供更實際的引導策略,如給予更好的賦稅優惠,或設法鼓勵企業以設立基金會的方式支援大學相關研究。

林奇宏也提到,近期美國政府對本土大學策略趨向緊縮,也許臺灣政府可藉此加強策略、投資高教,是有機會做出改變,但要拔尖則資源不能分散,較爲健康的高教環境,是需要約三所頂尖大學,且不能創造沒有競爭的環境,否則大學只會集體退步。

義守大學校長古源光則認爲,臺灣大學很多,學校應認清自己的定位,以中段國立大學、前段私立大學爲例,應將深耕經費投入教學創新、適度打造特色,協助學生爲產業所用,若全部要去做頂尖研究,「不免離自己的現況遠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