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慘了!從478萬到掛243萬,上海一套房暴跌250萬,業主欲哭無淚
近日有上海博主發帖,上海房價,暴跌有點狠!21年478萬沒有賣的,現在只能掛243萬了,要想成交,恐怕得看到220萬了,直接腰斬。不知道這4年一個人能不能賺到250萬。
我們來仔細看看該博主提供的信息。
如同示,一個名叫保利玲蘭公館3室1廳90平米的房子,在2021年2月以478萬成交,單價核到53112元。
而在如今,類似小區臨港新城的一套同戶型房子,居然掛牌價調整到243萬,單價已經跌到2.7萬。關鍵是,就算如此掛牌,這套房子還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最終成交價會是多少。
針對此事,有網友評論,臨港新城,這房子100萬大概也沒人要。我到現在都不明白,臨港正常住宅是怎麼賣到 5-6 萬的。
有網友分析,其實臨港滴水湖位置挺好的,16號線大站車35分鐘到龍陽路,再轉2號線15分鐘到陸家嘴或南京東路。1個小時能到達陸家嘴或南京東路,遠嗎?而且那邊現在製造業和金融企業特別多,高薪工作崗位多,環境好(海邊、永久農田、河道),旅遊資源豐富(野生動物園、天文館、海灣公園、冰雪大世界),教育資源也挺豐富。
據公開信息,上海房地產市場近期呈現顯著的區域分化特徵。黃浦/靜安等核心區:新房均價穩定在12萬-15萬元/㎡區間,部分學區房如徐匯龍華三江小區出現43.9%的極端跌幅,但整體核心區平均跌幅約30%。
浦東梅園三街坊等傳統優質學區房價格從峰值9萬元/㎡跌至6萬元/㎡,跌幅達37%。
閔行銀都新村、浦東濰坊九村等非核心區跌幅普遍超40%,楊浦密雲小區以48.4%跌幅居首。嘉定等遠郊區域現均價僅4.5萬元/㎡,較峰值接近腰斬,部分二手房東因資產縮水30%-50%陷入負資產狀態。
當前買方市場特徵明顯,平均議價空間達7.05%。臨港片區3萬多套未售房源積壓,金山等產業薄弱區域跌幅可能達15%-20%,部分小區價格已回落至2020年水平。
當然,樓市也有好消息。據媒體報道,7月,上海房地產市場供求進入季節性調整階段,新房市場整體成交略顯乏力,去化情況持續分化特徵,其中“好地段+好房子”受追捧,高品質項目領跑市場。
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1—7月,上海商品住宅銷售金額TOP10項目合計銷售777.4億元。其中,第一名上海壹號院銷售金額爲165.9億元,第二名金陵華庭92.1億元,第三名翡雲悅府88.1億元。
中指研究院上海企業常務副總經理程宇表示,上海依託其核心城市地位、經濟活力及全球資源吸附力,持續爲樓市構築深厚根基。面對市場的結構性分化與週期性調整,房企更需堅守核心價值邏輯:聚焦核心區域,以創新理念與極致產品力鍛造真正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好房子”。唯有如此,方能有效承接政策紅利,穿越市場週期。
不得不說,商品房本身就是商品,漲跌都是市場供需關係所致。上述提及的這些小區價格波動狀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是當前部分樓盤的真實寫照。價格跌宕起伏,都是市場需求變化決定的。哪怕是腰斬,這也有一些特殊原因引發。
總體來看,當前全國樓市大體處於相對穩定,小幅震盪行情,當然對比高位是肯定跌了不少。一句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對於剛需購房者是個機會,但是購房前需要盤點家庭經濟狀況,特別是貸款買房者,畢竟還款是一個長期工程,一定要慎重下手。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