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治療再升級 腦電波分析助醫師精準診斷
高雄義守大學榮譽特聘講座教授張肇健(中)著作等身,他領導的編碼團隊聞名海外。(義守大學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高雄義守大學榮譽特聘講座教授張肇健是RS解碼器單一晶片的發明人,也是達文西手臂的發明人之一,他帶領義大「智慧科技學院」師生與高雄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跨校合作,共同執行「深度學習及腦電波分析醫學應用」計劃,輔助醫師對於神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決策,大幅提升治療效果。
義守大學是全臺少數擁有醫學院的綜合型大學之一,張肇健運用此優勢,帶領團隊結合健康醫學、智慧科技,將技術應用在健康醫療的腦電波分析上,可以更精準、客觀且有效率地定位病竈區域,輔助醫師對於癲癇病患的診斷與治療決策,大幅提升治療效果。
張肇健指出,醫療結合科技技術已是當前健康照護的趨勢,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促成智慧醫療的發展,醫療照護也藉助於各種科技技術的精進,讓疾病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更透過大數據分析,輔助治療決策,增進醫療效率,走向精準醫療。
年過7旬的張肇健現今仍活躍在科學研究中;他於1995年來到義守大學,在1997年與資料科學與大數據分析學系老師張耀祖,以及另外兩位當時還是義大博士生,現任圖書與資訊處處長李崇道和資訊工程學系主任陳延華,共同成立「編碼小組」,並率領編碼小組攜手與美國南加州大學Reed教授合作研發編碼理論及應用,領先世界提出碼長113以內的最後6個未解平方剩餘碼的解碼演算法,此項技術於現今普遍應用在Wi-Fi、QR碼、太空通訊與望遠鏡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