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數成金”走進現實,成都搶抓“數據資產入表與資產化”先機
每經記者 丁舟洋 實習生 李斯越
農耕時代,土地是主要生產要素;工業時代,資本成爲重要的生產要素。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則是重要生產要素,並能形成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數據資產。
2024年是我國“數據資產入表”的元年。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對數據資源作爲企業資產納入財務報表的情況進行了明確。
納入財務報表,意味數據已從自然資源跨越爲經濟資產,數據有望成爲企業報表及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撐。如何發揮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全國領先優勢,探索數據資產入表和資產化有效路徑?成都的實踐值得關注。
7月16日,成都大數據協會、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和成都中廣電泛應用產業研究院聯合舉辦錦江“數據資產入表與資產化”專題分享會。在會上,來自企業界、數據交易所、學術界的代表們分享了數據資產入表和資產通證化過程中的相關案例和具體做法,並就成都加快數據資產化相關措施提出建議。
(成都中廣電泛應用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林融致辭,主辦方供圖)
開啓數據入表元年
作爲文化數據的運營方和交易平臺,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在會上分享了近期實踐。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副所長王建宙稱,作爲紅星智媒的運營方,今年5月,成都文交所啓動了“城市記憶文化數字資產共創行動”,聯動合作伙伴們將城市視頻、圖片等珍貴的記憶碎片進行數字化保存,啓航城市記憶的傳承。
據王建宙介紹,成都文交所明確提出致力於打造全國領先的文化數字資產、文化版權、文創產品交易及服務平臺,並持續打造數據要素生態鏈,目前已構成完整的文化產權交易平臺服務能力。
(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副所長王建宙,主辦方供圖)
上海數據交易所是全國率先開啓數據資產交易市場的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市場部經理王謙分享了上海數據交易所的三大特徵:規範、透明、公開。“我們要求數據產品‘不合規不掛牌、無場景不交易’。”
在上海維智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韓萍萍看來,城市空間是動態、多元且最具價值的超級場景。“而整個城市的生活、商業決策,需要複雜的計算體系,單一的政務數據難以解決城市綜合問題,城市空間亟待數字化。”該公司在成都太古裡打造了全國首個商圈元宇宙,新近獲得上海數據交易所頒發的《數據資產憑證》,評估價值爲8758萬元。
北京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媛媛表示,2024年是數據入表“元年”,數據入表的優勢已被大家廣泛認可。“最直接的體現在:很多企業認爲數據入表能重塑企業的估值體系,更期待後續的資產證券化表現。”
“2024年過去一半多時間,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已有30多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了數據資產入表,入表總金額超過10億元。”劉媛媛同時提示了數據資產入表在實踐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金額的差異、權屬的界定。“我們接觸到的企業有大量數據其實夠不上‘資產入表’這一列,但它仍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成都大數據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李躍提出,要打造成都“數據谷”和數據產業基金,以推動成都數據要素釋放價值。
數據資產也能像土地、房產一樣在銀行融資
數據入表以後,數據資產化的價值如何釋放?
事實上,資產也能像土地、房產一樣在銀行融資了。以湖南爲例,今年1月,湖南大數據交易所與光大銀行長沙分行、匯業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簽約,提供湖南首筆數據資產無抵押融資服務,幫助本土企業湖南盛鼎科技獲得光大銀行500萬元授信額度。
據瞭解,今年上半年,四川已有多家企業成功通過數據資產入表和融資。
成都數據集團是率先完成數據資產入表,成爲西南地區首批數據資產入表的企業,成都數據集團運營部副部長王斌認爲,數據具有低邊際成本、多場景複用能力、強滲透性和融合性等特點,數據要素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將愈發凸顯。“應充分重視數據要素的價值,加強數據資源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推動生產工具和設備、生產方式、資源配置方式不斷優化升級,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錦江“數據資產入表與資產化”專題分享會,活動主辦方供圖)
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會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曉玫認爲,數據資產入表可爲擁有高價值數據資產的企業提供數據資源合理變現的機會,企業可在優質數據資源的基礎上形成數據產品和服務,通過合規流通和合理定價交易,拓展收入來源。四川可以以公共數據爲切入口進行數據資產入表的試點和探索,既可以爲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提供先行先試的經驗,還可以有效盤活國資平臺公司的數據資產,推動土地財政向數據財政轉型。
作爲財會領域資深專家,四川大學商學院博士生導師李子揚認爲,數據入表在實踐中有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數據資產入表之後能更準確嗎?怎樣確定數據資產的價值?商業利益有泡沫嗎?”
“從會計角度來講,數據資產是一件需要非常謹慎對待的事情。”李子揚說,某種程度上,如何對待數據資產,決定了企業資產負債表是一個胖子還是瘦子。“希望實務界的同仁們都做一個沒有血肉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