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及公用事業行業觀察:雙碳目標穩步推進;電力市場改革深化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聚焦“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海上風電建設及電力系統低碳化轉型。截至2024年底,我國風、光裝機總量達14.07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佔比接近40%;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目標提升至60%,新增新能源裝機2億千瓦。河南等省份同步加快抽水蓄能、氫能等佈局,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縱深推進,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一、雙碳目標下的能源結構轉型
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張
2024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7億千瓦,風、光總裝機佔比達42%。2025年,“沙戈荒”大基地和海上風電成爲新增裝機核心方向,目標新增2億千瓦。與此同時,抽水蓄能建設提速,2024年裝機量達5869萬千瓦,2025年規劃目標爲6200萬千瓦,以增強電網調峰能力和新能源消納水平。核電領域亦迎來機遇期,2022-2024年累計覈准31個項目,2024年在運和在建核電機組規模居全球首位。
地方實踐助力綠色轉型
河南省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風光儲裝機佔比達47%。2025年,該省將建成信陽五嶽抽蓄電站,開工濟源逢石河項目,並實施800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推動氫能走廊建設。地方行動與國家戰略協同,加速能源結構從傳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轉型。
用電需求與經濟發展協同
2025年我國GDP增速目標爲5%,用電量預期同比增長7.6%至10.6萬億千瓦時。南方電網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充換電服務、互聯網數據用電量同比增幅超25%,新質生產力發展進一步驅動電力需求。能源供給與經濟增長的耦合性增強,凸顯電力作爲基礎生產要素的戰略地位。
二、電力市場化改革與風險應對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提速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電力現貨市場加速落地。發改委明確將建立統一的能源市場體系,通過分時電價反映供需波動,優化跨區資源配置。電力市場化交易規則標準化,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清潔能源消納效率。
期貨工具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曹仁賢建議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開發分時段、分季節合約,緩解新能源價格波動風險。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加快電力期貨研發,借鑑國際經驗探索碳排放權、氣象指數等衍生品。電力期貨的引入將增強市場流動性,爲新能源企業提供遠期價格預期和風險管理工具。
系統性挑戰與應對路徑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面臨調節能力不足、跨區交易壁壘等問題。2025年政策聚焦煤電低碳化改造試點、電力現貨與中長期市場協同,同時強化污染治理設施監管。生態環境部提出制定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辦法,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以結構性調整實現減污降碳目標。
(完)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