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液供應過剩、產品跌價,石大勝華上半年最多預虧6000萬
淨利潤預虧5200萬元到6000萬元,今年上半年,昔日鋰電“明星股”石大勝華(603026.SH)仍未擺脫虧損的困境。
7月1日晚,鋰電材料企業石大勝華7月1日晚間披露,今年上半年,預計上半年的淨利潤,同比減少236.64%到257.66%,扣非淨利潤則預虧5300萬元到6100萬元,虧損原因是受二季度產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
今年上半年,國內電解液價格弱勢運行,導致製造商的利潤空間普遍不足。根據上海有色網(SMM)7月1日數據,各類電解液價格均價不到2萬元/噸,處於近三年同期低點。
站在當前時點展望下半年,鋰電行業處於缺乏積極信號的空窗期。週期底部雖已探明,但以電解液爲代表的產業鏈環節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並且供給出清漫長,可能會導致材料製造商下半年仍面臨經營壓力。
截至7月2日收盤,石大勝華報收36.78元,總市值75億元,相較歷史最高價345.95元(前復權),已累計回撤92.52%。
產品跌價致使二季度續虧
石大勝華二季度的虧損,可能出現了加劇的情況。
披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石大勝華淨利潤虧損2853.89萬元,按照上半年預虧上限計算,該公司二季度虧損約3146萬元。
石大勝華解釋,上半年淨利潤預虧,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武漢基地電解液裝置產品正處於客戶導入階段,產量未達產,固定費用偏高;第二、當期甲基叔丁基醚系列產品因產品價格下降導致利潤降低;第三,二季度氟化鋰和氟化鋰的原材料碳酸鋰產品價格下跌,導致利潤降低。
石大勝華的主營業務,涉及電解液、碳酸酯、甲基叔丁基醚三大行業,2024年以來,這些行業景氣度低迷,普遍面臨產品跌價和供應過剩的競爭格局,當年電解液跌價、供應過剩,碳酸酯系列產品價格下跌,導致去年扣非淨利潤大幅下滑近六成。
今年以來,上述三大行業的景氣度沒有明顯改善,尤其是電解液價格“負重前行”。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電解液走勢呈現震盪下滑態勢,價格驅動主要受供需因素主導,以磷酸鐵鋰電解液爲例,價格波動於17600-23600元/噸區間,處於近3年內同期價格低位。
“鋰電的不少環節和光伏類似,受供需矛盾加劇及行業景氣度不斷降低拖累產業鏈經營情況。今年以來,電解液擴能節奏明顯放緩,行業維持以銷定產模式,下游需求增長不及預期,導致整體開工維持低負荷,尤其是5-6月,市場僵持博弈局面加劇,訂單繼續向頭部企業集中,中小企業訂單偏少甚至停產。”某電新行業分析師說。
電解液價格下半年難言價格反轉
石大勝華作爲行業龍頭,具備一定的規模效應及成本優勢。根據定期報告,該公司目前擁有東營基地30萬噸電解液、武漢基地20萬噸電解液項目,東營基地運行穩定,武漢基地2024年年中投產,但今年上半年產量未達產,處於客戶導入階段,固定費用較高,對上半年淨利潤虧損產生影響。
石大勝華的營收表現,反映了“以量補價”的經營策略。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09%,淨利潤卻虧損逾2800萬元,反映出貨量增長難抵產品價格下跌。產品跌價也導致盈利水平大幅下滑,根據披露,在2021年的高峰期,該公司毛利率達31.5%,但2024年已經跌破6%。到今年一季度,銷售毛利率就只有5.6%,銷售淨利率則是-3.42%。
下半年,鋰電產品的價格表現,是決定製造企業全年利潤的關鍵,電解液的成本端、生產端、需求端下半年價格反轉的可能性多大?
前述電新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說,基於下半年的成本角度,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鋰價格走勢偏弱概率大,意味着生產企業利潤空間不足,預計國內電解液延續僵持博弈局面。
目前,儘管碳酸鋰等上游價格有所企穩,但電解液產能出清緩慢,主要系六氟磷酸鋰等關鍵原材料價格低迷,成本支撐減弱進一步拖累電解液價格。
在此情況下,下半年鋰電的需求驅動力,是否具備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前述電新分析師認爲,下半年鋰電行業的看點主要有兩方面:政策託舉、固態電池批量落地進展,而政策或難大幅刺激市場需求,固態電池還處在小批量試生產狀態,距離大規模上量還有距離。
“若電解液維持當前產能出清速度,大概率下半年的現貨價格震盪運行爲主。目前看,下半年新增產能較往年明顯減少,新增產量主要來自個別龍頭企業產能爬坡,但供應端貨源仍較爲充足,競價激烈,價格推漲乏力。”前述分析師說,“需求面來看,下半年終端需求預計仍維持增長,但好轉預期存在變數,除非出現超預期的爆發式需求增長,否則難以改變供過於求現狀。因此,在支撐與阻力並存的階段,傾向於認爲電解液下半年拉鋸戰延續,均價可能在16000-20000元/噸上下震盪調整,製造企業利潤空間較小,對於存在新項目產能爬坡的製造商來說,成本開支對淨利潤的負面影響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