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月報:下調今年石油需求預期,並預警供應過剩將持續到2026年

國際能源署(IEA)週二發佈月度報告,顯著下調了未來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並警告供應過剩問題將在2026年持續。

根據IEA的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將降至73萬桶/日,較之前預期減少約30%,而2026年需求增幅預計進一步減緩,僅爲69萬桶/日。

需求下調的主要原因包括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和電動車普及率上升,而後者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石油消費,尤其是在全球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

IEA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

在特朗普宣佈一系列關稅措施後,全球石油市場立即感受到衝擊。上週,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破60美元/桶,創四年來最低。截至週二,布倫特期貨已小幅回升至65美元附近。儘管價格稍有回升,投資者對未來石油需求仍持悲觀態度。

2026年供應過剩將持續存在

在供應方面,OPEC+的產量決策成爲關鍵變量。

IEA指出,沙特推動OPEC+增產,將5月的增產量推至原計劃的三倍,試圖迫使其他OPEC成員遵守產量限制,結果加劇了全球石油供應過剩。

與此同時,非OPEC國家的年度增長預期雖然有所放緩,從130萬桶/日降至100萬桶/日,然而美國、加拿大、巴西、圭亞那將在2025年創下產量紀錄,使供應過剩局面持續。

IEA預測: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OPEC整體正在推動增產,但3月數據顯示,該組織日產量實際上環比下降13萬桶,至2735萬桶。具體來看:

值得注意的是,地緣政治方面也出現重要進展。據央視新聞,上週末,美國與伊朗舉行了自2022年以來的首次高層核談判,雙方均表示對話具有建設性,並計劃本週再次會晤。若談判取得實質進展,不排除伊朗重返全球石油出口市場,推動OPEC總產量進一步上行。

另外,IEA也指出了油市一些積極信號,包括全球石油庫存保持在五年區間底部,第一季度需求增長爲2023年以來最強,但整體市場前景仍然看跌。

受貿易摩擦和OPEC+增產決策影響,高盛和摩根大通等機構紛紛下調油價預測。通常比其他預測機構更爲樂觀的OPEC秘書處也在最新報告中承認市場惡化,下調了石油需求預測,儘管其預期仍高於IEA和華爾街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