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審議委員會明召開 環團籲合理調整電價有助2050淨零

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在明日召開,環團呼籲,電價合理調整有其必要,以發揮引導節約用電的效果,有助臺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本報資料照片)

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在明日召開,環團呼籲,在野黨不應阻擾電價合理化,並大砍再生能源推動預算及節能補助,反對臺電撥補,認爲唯有核電纔是解方,這種阻擾能源轉型的作爲將增加臺電虧損,不利供電穩定,更因阻擾再生能源發展,不利國際競爭力,電價合理調整有其必要,以發揮引導節約用電的效果,有助臺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

環團表示,我國現行56%發電成本爲燃料成本,購買綠電成本佔22%,其中燃料成本因俄烏戰爭大增,臺電售電成本從每度2.58元飆漲至2023年的4.17元,但這兩年進入大幅減煤期,今年度綠電購電支出從2024年的1193億元增加至1588億元,另因燃氣發電成本較燃煤高約0.4元,火力發電燃料成本支出從5000億元增加至5299億元,導致整體平均售電成本較2024年增加0.2元,需要調整電價,纔不至於擴大虧損。

環團指出,隨着未來綠電成本下降,燃料價格也趨於穩定,未來2年持續提升再生能源佔比,進一步降低燃煤發電量,發電成本將持平。

環團提到,核電延役有助降低電價的說法是基於現行核三發電成本每度1.4元,若將延役的安全強化措施及核廢處理成本納入,核電成本將倍增,以與核三相同機型的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延役案爲例,延役後的單位購電成本需達到近4元,比目前臺灣平均發電成本還高,顯見推動核三延役,無助於穩定電價。

環團認爲,針對電價調整恐對民生造成的影響,可藉由「高用電級距者加大調幅」、「額外稅收投入深度節能」以及「預算撥補填補緩漲政策之累積虧損」等3大配套措施,以達到「電價增加、電費支出負擔不增加」的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