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熱浪+強降雨!緬甸災區陷三重危機

今年3月緬甸接連發生極淺層強震,聯合國統計近9000人傷亡,損壞了5萬2000戶房屋、2604所學校及789所醫院,計 630 萬災民需要援助。(展望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今年3月緬甸接連發生極淺層強震,聯合國統計近9000人傷亡,損壞了5萬2000戶房屋、2604所學校及789所醫院,計 630 萬災民需要援助。未料在道路嚴重受損的情況下,緬甸救災更遇到4月熱浪及5月強降雨,災區出現許多使用不潔水而產生皮膚病及腹瀉的案例。世界展望會爲災民安排災後緊急住所安置,供應糧食、水,並展開長期方案。

世界展望會供應當地超過17.5萬人糧食、10萬人乾淨水及衛生包以降低疾病風險,依照需求評估,發放地墊、蚊帳、毯子等物資,供失去家園的災民日常使用,並與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合作發放高能量餅乾供受災兒童,提供逾萬名災民現金髮放及協助近4833弱勢居民申請災後重建貸款。

今年3月緬甸接連發生極淺層強震,聯合國統計近9000人傷亡,損壞了5萬2000戶房屋、2604所學校及789所醫院,計 630 萬災民需要援助。(展望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今年3月緬甸接連發生極淺層強震,聯合國統計近9000人傷亡,損壞了5萬2000戶房屋、2604所學校及789所醫院,計 630 萬災民需要援助。(展望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今年3月緬甸接連發生極淺層強震,聯合國統計近9000人傷亡,損壞了5萬2000戶房屋、2604所學校及789所醫院,計 630 萬災民需要援助。(展望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45歲的尹敏(Yin Min)是受災戶,也是世界展望會的工作人員,她說,地震毀壞了她家地基和樓梯,所以和家人住在社區的臨時住所。雖然是受災戶,她卻投身「緬甸地震應變計劃」的救災工作,不遺餘力地援助災民。

臺灣是第一時間募集應援緬甸震災的夥伴,透過500位展望會工作人員及5000位培訓志工,將外界愛心送到災民手中。臺灣世界展望會國際事工處主任吳正吉表示,世界展望會依緬甸各地區的緊急程度和需求,已劃分生存、適應及茁壯三類,將持續在35個城鎮進行26項長期方案,包含教育、健康、水資源衛生、兒童保護、生計韌力及社區培力等發展性項目,預計135萬位居民受益。

即使災難、衝突及飢餓的威脅交織,救援其中一環也能夠牽動其他層面,促成更大的轉變。世界展望會邀請民衆即刻響應飢餓三十。捐款可洽臺灣世界展望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