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暗藏變局/川普「美國優先」 改變同盟策略
川普政府的強勢關稅政策,給各國都帶來明顯不安,南韓民衆明顯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圖爲南韓民衆抗議川普的關稅政策。(法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重回白宮半年,像是一陣龍捲風,不僅雷厲風行地「修正」拜登政府的國內政策,外交政策也重新洗牌,一改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同盟策略,儘可能團結理念相近國家,川普用關稅將美國與各國的關係切割成一對一的談判交易,講究的是「美國優先」。
然而,美國優先究竟代表什麼?爲所有國家都帶來明顯的不安;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4月做的一份民調顯示,相較於去年同期,南韓民衆明顯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就連臺灣對美國的信任度也出現下滑,而更多臺灣民衆相信,一旦臺海爆發衝突,美國未必會援救臺灣。
美強勢關稅 對陸好印象國家增加
在川普政府的強勢關稅政策之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7月做出調查指出,美國的鄰近國家,如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相較於2019年,更視美國爲最大威脅,等於把鄰居從朋友轉爲敵人,還爲中國大陸助攻;在一份皮尤研究中心15日的調查中,對中國大陸出現「好印象」的國家的比率增加,甚至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具信心。
美國前副國務卿坎伯(Kurt Campbell)則表示,中國此刻正試圖拿下部分東南亞國家,不過很多盟友還是希望爭取與美國建立良好的關係,但他們現在有點迷失方向(disoriented)。
尤其讓美國盟友困惑的是,川普對中國大陸的關稅政策似乎網開一面,甚至刻意討好,讓人分不清誰是美國敵人,誰是朋友。
智庫憂心:美國失去軟實力優勢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計劃主任波林(Gregory Poling)指出,川普政府對內整頓,大砍美國開發署(USAID),正讓美國失去軟實力的優勢。
以緬甸今年3月發生規模7.7大地震爲例,許多可在第一時間提供協助的美方人員不是無限期停職,就是已收到解聘書;美國務卿魯比歐接着在4月宣佈國務院重大改組,預計裁撤近3000人,其中逾1300人已在7月被臨時要求離開崗位。
川普曾在80年代公開表示,「別管我們的敵人了,敵人你很難溝通,我會讓美國的盟友付出公平的份額。」川普對待盟友的態度堪稱貫徹過去的想法,但在美中競局之下也讓華府部分人士感到焦慮。
美前指揮官:應建立信任而非減少
前美國海軍情報局(ONI)指揮官史都德曼(Mike Studeman)23日在國會聽證會上即表示,他相信美國與盟友、夥伴的合作非常重要,必須考量到個別國家的利益,指美國應該建立信任,而非減少信任。
史都德曼說,中國正企圖擴大國際影響力,美國要與中國競爭影響力,必須透過「聰明的力量」,對其他國家軟硬兼施,做能獲取信任的事情,不能只有強硬;史都德曼認爲,政府目前出現的改變透露出危險的訊號,「就像超人在錯誤的時間點吞氪石(超人的毒藥)」。
政治學者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伊於6月在「外交事務」上共同發表「漫長美國世紀的終結」(The End of the Long American Century),文中非常擔心川普政府放棄軟實力,對美國長期而言,會是失敗的策略。
前駐中大使:川普未摒棄印太同盟
歷史學家麥克米倫(Margaret MacMillan)也在「再次讓美國形單影隻」(Making America Alone Again)一文中說道:「季辛吉明白,就算是獨行俠也需要朋友。」
不過,川普當真徹底顛覆美國的外交政策嗎?美國前駐中國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顯然比較樂觀。
伯恩斯日前出席「2025阿斯本安全論壇」指出,他密切關注國防部長赫塞斯訪問亞洲,其在日本、南韓和菲律賓的說詞都與拜登政府官員的說法相同,指川普政府並未摒棄所有前政府的印太方針。
伯恩斯提醒,拜登政府在印太政策上的成功在於建立同盟系統,包括日本、南韓、澳洲、泰國、印度和菲律賓,讓中國感到同盟聯手對抗他們的威脅。
伯恩斯認爲,與盟友完全站在一起的美國永遠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