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川普地緣政治理念陳舊 未見改變國際關係結構

▲東吳大學端木愷校長講座教授林碧炤。(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世界秩序似乎受到動搖。但學者認爲,目前未見川普要改變世界秩序與國際關係結構;美中則會基於各自需要進行風險控管,未來這幾個月應可見雙方坐上談判桌。

對外關係協會今(29)日舉辦「美國總統川普就職百日座談會」,東吳大學端木愷校長講座教授、前政治大學副校長林碧炤,以及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立法委員洪奇昌等專家學者出席活動。

林碧炤表示,川普是交易型總統,同時,由於畢業於軍校,他心中擁有舊的、經典的地緣政治理念與地緣經濟概念,所以他會相信關稅,因爲在那個年代,關稅確實是國家最有效的武器,能保護自己的產業與工人。

林碧炤同時認爲,目前還看不出來川普要改變整個世界秩序與國際關係的結構。他舉例,「Project 2025」計劃雖建議美國退出IMF及世界銀行,但並不容易做到;其次,美國應也不會退出北約,因爲二戰後的世界秩序與美國的和平,是依靠大西洋體系及舊金山和約體系。

洪奇昌則指出,關稅戰僅僅是地震,這個地震往後如果伴隨着川普外交政策的推進,很可能帶來包括臺海及東北亞地緣政治在內的海嘯。

▲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圖/記者陳冠宇攝)

就美中談判,洪奇昌認爲,目前雙方都相互節制,在關稅戰越來越升溫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雙邊領導人都有傾向緩和美中競爭的意願,無論透過電話或在適當時機見面。

洪奇昌接着解釋,美國經濟在關稅反覆政策的震盪下,川普必須要謹慎回防國內政治議題與經濟議題,面對2026年期中選舉,川普必須創造出有利的經濟形勢,有助於共和黨能在衆議院與參議院成爲多數。

中國經濟方面,洪奇昌表示,北京政府現在需要努力保持5%的經濟成長率,而中國在過去一段時間國強民弱的企業政策之下,需要有效扶持民營企業、提升經營環境、提高獲利條件,同時穩民生、振興內需等,所以,中國也會以內部經濟爲主。

因此,洪奇昌認爲,美中各自在全球戰略競爭之下,都會基於各自的需要,必須進行風險的控管,以避免緊張對立持續升溫、造成意外衝突。是故,坐上談判桌尋求適當的臺階,使彼此可妥協、可承受,應該是在未來這幾個月裡面可能可以看到的。